第九十一章 平倭的決心!(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將李仲文的上奏遞給朱壽後,朱允熥繼續處理起身前如山的奏疏。

年輕的好處就是能熬,並且耳聰目明,什麼事都上手很快,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直接就被他打回了六部,有那功夫還不如多鍛鍊一下身體呢。

朱壽看完奏疏之後,抬頭看了一眼坐在正中的皇太孫。

雖然上面死亡人數多達七百八十人,但這不是他關注的重點,重點在於倭寇二字。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從洪武元年開始,皇帝就多次詔諭日本國王,讓其嚴格約束國內浪人及剿滅治下私人武裝,然而卻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氣得皇帝連倭王派出的貢使都懶得見了。

鑑於倭寇如此猖獗,擅長水戰的張赫便順理成章地調任了福州衛指副揮揮使,後掌指揮使印。

張赫到任之後,一改之前的防守之策,果斷選擇了主動出擊,之後更追著倭寇打到了琉球。

數年時間,殺死的倭人不計其數,福建沿海的倭患也為之一靖,如今太孫讓他看來自浙江的倭患,其目的不言而喻。

早在三日前的那次驚心動魄的大朝會上,太孫就有提及過倭寇之患,現在看到倭寇越來越過份,太孫這是忍不住了啊!

改制戶部建立內務府收攏財權、成立軍機處打散兵部集中兵權,太孫已經將他的強勢風格展露無疑,這一系列的行動清楚的證明,打仗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現在糧食已收,物價已有平穩之勢,就看太孫什麼時候動手了。

在這種情況下,浙江布政使司上了這封奏疏,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太孫的次用兵應該就著落在倭寇的頭上了。

想到這裡,朱壽身上的熱血開始沸騰起來。

多少年了?他朱壽總算迎來了再次征戰的機會。

正當朱壽準備獻上他的平倭之策時,外面傳來了張榮的聲音。

“臣!水軍右衛指揮使張榮!叩見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聽到來人是張赫之子,朱壽的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張將軍免禮,準卿近前奏對!”

張榮進入鑾駕內部後,現除了皇太孫之外,舳艫侯朱壽也在御前,這讓他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君心難測,雖然他張榮自認為多年來都是兢兢業業,既不結黨也不營私,但突然被臨時徵召,不免讓他心生憂慮。

“老將軍先說說吧!對於沿海之倭患,可有良策?行跪禮就不必了,地方也不大!今天咱們就學學先人,坐而論道!”

朱允熥批完一封奏疏後,便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準備聽聽這位水師老將的聲音。

大明的海事他不懂,因為現在他才第一次走出大明的京師,至於如今的浙江是什麼情況,他更是兩眼一摸黑。

不過不懂沒關係,他相信朱壽和張榮一定懂。

這兩人在水上鑽研了那麼多年,對於水師如何作戰,應該心裡頭門清。

雖然海上和內河的差別很大,但只要適應了,就不是什麼難事,張赫就是很好例子。

“啟奏殿下!對於倭患,臣早年就有所研究,倭寇人少,所倚仗的無非就是出奇制勝!沒人知道他們的老巢處在何處島嶼之上!”

“因此,臣認為一味的防守是不行的,必須斷絕他們的海上通道,如此一來,最少能換得沿海數年之太平!如若想徹底解決倭寇之患。。。只有讓所有倭國人見識到我大明的強盛兵威!以殺!止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