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徐妙錦的關注!(第1/2頁)

作品:《大明:我為皇太孫

一行三十餘人走出武英殿時,頭上的日頭已經開始往西傾斜。

這次的軍事集會開了好幾個時辰,誰都清楚這次改制就是定調之舉。

軍機處的成立已經勢在必行,再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辦好自己手中的事情。

而且接下來十年或幾十年,大明軍制應該就是按照此制運轉,最多也只是進行微調。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改制,議起來容易,辦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當中牽扯著大明近兩百萬軍人。

裁撤的、對調的、換裝的、人事調整的等等,可以說是千頭萬緒,沒有個兩三年時間怕是無法徹底消化掉。

恐怕皇太孫也預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把改制方案拿出來。

雖然想法有些殘酷,但不少人都認為這是太孫在為皇帝大行提前做的準備。

等到將來親自接手的時候,便是一個全新且能夠掌控自如的軍事機構。

散會後,朱允熥馬上就來到東暖閣報到,自知理虧的他此時小心臟跳動得很快,任何人頭上有個爺爺管著都會很不適應,更何況他還有個真爺爺在頭上鎮著。

然而讓他奇怪的是,這位皇帝爺爺並沒有任何的異樣,像是什麼都不知道,也什麼事都沒生一樣,這讓他的心中更是忐忑。

“皇爺爺!您?您就沒有什麼要問孫兒的?”

看著愛孫小心翼翼的樣子,老朱差點忍不住笑出來。

他此時真的很想來一句‘喲!咱的皇太孫也會有怕的時候啊!’

他不喜歡有人欺瞞於他,然而愛孫做的事情都是堂堂正正, 他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因為那是他最喜愛、最看重的孫子,同時也是大明王朝的未來。

阻止吧, 也沒什麼用, 等他將來不在了, 恐怕這個孫子還是會這麼幹,既然早晚都是這樣那他還能說什麼?

“允熥啊!爺爺打了一輩子仗, 不算大明立國之前,僅是朝廷的大規模北伐就進行了十一次,你那幾個叔叔就更不要說, 爺爺希望你將來能以民為重啊!”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如此語重心長的話,很難想象是從洪武皇帝朱元璋嘴裡說出來的。

但是沒辦法,集中所有留守衛成立‘中央軍’,讓他看到了愛孫好戰的那一面。

雖然早有所料,但當他看到實際行動後, 還是動搖了。

他真正想看到的是繼任之君能成為一代仁義之君, 而不是以武稱雄的霸道之君。

父子倆一文一武, 將來必能成就一段千古佳話!可惜事與願為, 兒子走得太早,讓他不得不在最短的時間裡另覓人選。

這個孫子哪都好, 就是好戰之心太強了一點, 甚至還不惜親自帶兵,這是仁義之君所為嗎?

居於上位者, 當坐鎮中樞, 洞悉天下時局,而不是去逞將軍之勇,但有所失, 便是置江山萬民於不顧,最後淪為千古笑談, 這讓他如何放得下心?

老朱內心深處的想法朱允熥不知道, 要是知道的話,那肯定說一聲‘看人真準’。

朱允炆年號建文, 結果因為削藩江山丟了,朱祈鎮出征瓦剌,結果連人都被俘了, 更是喜提‘戰神’的榮譽稱號。

有這麼多前車之鑑在, 他哪還會犯那種低階錯誤。

他現在真的很想說一句‘皇爺爺,時代變了, 長槍大炮才是未來的主流, 尊嚴流於劍鋒之上,真理只會在大炮的射程之內,以最小的代價換回最大的利益,才是我動戰爭的根本原因。’

因為八字還沒一撇,朱允熥也不好意思將這話說出來。

不管是槍還是炮,都遠遠沒有達到他的預期目標,他不求能在短時間內跨越巨大的技術壁壘,但至少也要在對戰騎兵的時候,能獲得絕對領先的優勢,這才是也成立並親自統領新軍的原因。

“皇爺爺之言,孫兒必定謹記於心!但孫兒想說的是,要不了五年,大明天下就會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那時皇爺爺一定會明白孫兒今日的所作所為!”

擲地有聲話語,讓老朱精神一振。

五年的話。。。他應該能活到那個時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