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改革三省六部(第1/3頁)

作品:《大唐皇長孫

整個武德十六年,幾乎都是在各種戰爭的資訊之中度過的。

不過,這一年,大唐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提高了不少。

這麼幾年下來,不管是土豆、地瓜還是玉米,亦或是南瓜、花生之類的新作物,都已經普及到了比較高的程度。

特別是在鎮北道、遼東道、隴右道這些朝廷重點移民區域,對於新作物的推廣更是積極。

他們也是收到了這方面最大的好處。

糧食多了,百姓們最關心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而羊毛線的普及和棉花種植的推廣,也讓大唐百姓日常用的布匹價格下降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雖然絲綢這些高階東西的價格沒有什麼下降,但是棉布價格已經到了普通百姓都能買得起的程度了。

大量蒸汽機的使用,加上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讓棉布徹底成為了大唐普遍百姓最重要的衣物來源。

如今,出海貿易的船隊,已經開始將棉布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開始大力推廣了。

“陛下,今天的賦稅收入已經突破了一萬萬貫錢,如果加上渭水新城作坊和青黴素片的各種售賣收入,這個資料還可以增加一千多萬。

如今商稅已經成為大唐賦稅收入的主要來源,農稅的比例已經不到三成了。”

快到年底了,馬周的心情並沒有因為大唐還有將士在西域作戰而變得不好。

民部已經初步統計了各方面的資料,他趕緊過來大興宮中給李承宗報喜。

“百姓們的收入提高了,東西兩市的商品價格沒有出現的大幅上漲的情況吧?”

李承宗可以見識了後世有些國家物價暴漲的場面。

所以收入提高的同時,他也是非常關注物價的變化。

如果物價的上漲幅度高於收入提高水平,那麼百姓們的實際幸福感並不會有什麼提高。

“陛下請放心,如今各個作坊都在推廣蒸汽機的使用,各種商品的產量都大大的提高了。

與此同時,生產成本卻是在下降。再加上各種農作物產量的提高,糧食相關的食品價格一直都在下降。

這麼一來,整個東西糧食,大部分的鋪子的商品價格都是比較穩定的,甚至有所下降。”

馬周顯然也是比較清楚李承宗的做事風格,事前就已經做了不少的準備。

“民部在跟各個道的溝透過程之中,有沒有現什麼問題呢?”

經濟展到一定程度,相應的政府機構肯定是要做一些相關的調整的。

這方面的內容,之前李承宗一直沒有怎麼動手,但是並不表示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問題肯定是有的,陛下,現在大唐百姓的人口流動比之前多了不少,各種資訊的傳遞也快了很多。

相應的,許多事情也都在不斷的變化,而朝廷對於各個州縣的實際管控,往往有點跟不上這個變化。

像是上海道這些地方,朝廷非常重視,當地官員也很是得力,倒也還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天下那麼多的州縣,朝廷不可能每個地方都能及時的關注。

這麼一來,就會出現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朝廷有必要考慮進一步的提高各個衙門執行的效率。

否則的話,許多百姓對於朝廷的怨氣必然會不斷的增加,最終出現我們不想看到的局面。”

馬周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如實的跟李承宗彙報比較好。

這幾年,他也是在思考大唐的政治體制,也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

三省六部制有他的優點,但是在處理效率上面,還是有一些問題。

“如果要改革我大唐的各級衙門,你有什麼建議嗎?”

李承宗雖然還很年輕,但是作為皇帝,他也算是經驗豐富了。

當權者往往不會輕易的把自己的觀點在一開始就說出來,而是會在聽了各方面的意見之後,再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陛下,這要看朝廷想要怎麼改革了,要是不想有那麼大的波動,那就對現在各個衙門的一些具體職責進行梳理和明確,這樣子也能提高大家的辦事效率。

但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方案,時間長了,還是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如果要再進一步,那就需要調整政務處理的流程,改變中央、道、州縣各級別的一些管理方法。”

馬周自然也不會傻傻的把所有的想法隨便說出來。

改革是一定會觸犯一些人的利益的。

雖然馬周不怕得罪人,但是做官不是那麼做的。

“你們幾個尚書好好的商量一下,如果朝廷要全方面的梳理改革現在的政治體制,怎麼改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對大唐展的影響,也能讓大家更加容易接受。同時還不會帶給社會太大的衝擊。”

改革肯定不是一天兩天就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