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王玄策出海(第1/2頁)

作品:《大唐皇長孫

說到古代的造船,大家聽到最多的可能是明朝的福船。

但是其實福船的製作方法,早就失聯了。

現在在一些地方見到的展覽物品,其實都是後面的人根據各種資料主觀臆測之後製作出來的。

大唐的造船業,其實還是挺達的。

甚至在隋朝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看出造船行業的達了。

人家楊廣的龍船,尺寸已經非常的驚人。

李承宗作為有著後世靈魂的人物,自然知道大航海的意義,知道海貿生意的影響和暴利。

所以從前年開始,他其實就已經安排人去登州和揚州修建造船作坊了。

這一次王玄策歸位之後,他更是直接讓王玄策負責海外貿易的事情。

大唐的茶葉、水晶製品、羊毛線、羊毛衣、棉布、絲綢、瓷器、香水、鏡子,各種各樣的東西,在海外絕對都是價值連城的。

同樣的,海外也有大唐需要的東西。

金錠、銀錠、香料,珠寶,這些東西,都是有價值的。

當然了,在之前的時代,海貿的展其實不算是非常達。

雖然廣州、泉州、揚州、明州等地一直都有商家從事這個行業,甚至也有南洋、大食、天竺、波斯等國家的商人來到這些州縣。

但是整體來說,海貿還是不夠達的。

大海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還是太陌生了。

有錢的商家,不一定願意去冒險。

沒有錢的商家,沒有資本去冒險。

這就導致海貿的展,在過去幾百年裡頭,進展其實並不是非常的快。

揚州造船作坊順利的製作了新式海船之後,大唐的海貿生意就要開始出現變化了。

“玄策,這一次去倭國,如果一切順利,那麼我們的海貿生意就算是有了一個開局。

如果碰到什麼事情,那麼我們的前途就有點不妙了。”

在一艘大海川上,董綱心情很是複雜的跟王玄策站在加班上面。

作為王玄策的好友,董綱的水平還是比較高的。

要不然王玄策也不會邀請他過來跟自己一起做事。

當然了,名義上是一起做事,實際上董綱就是給王玄策打下手的,算是王玄策的幕僚。

“倭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據說是徐福的後人在那裡建立的國家。

雖然從漢朝的時候就有一些倭國人來我中原朝拜,但是大家對他的瞭解還是非常的少。

就是我自己,也覺得這是一個可有可無,非常貧窮落後的國家。

但是世子如此重視倭國,專門讓我親自帶著船隊去倭國走一趟,我倒是覺得這裡應該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的。”

雖然王玄策接觸李承宗的時間算是比較短的。

但是李承宗的很多事情,王玄策都已經打聽到了。

這麼一來,王玄策對於李承宗就變得更加忠心耿耿了。

當然了,他也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了。

能夠從一個縣令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算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了。

“能夠有驚喜就最好了,可是千萬不要變成了驚嚇呢。

這一次我們帶過去的貨物,哪怕是按照在長安城的售價來估算,那也要幾十萬貫錢了。

萬一要是賣不出去,到時候可就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