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太原郡王府的第一把火(第1/2頁)

作品:《大唐皇長孫

“商人低買高賣,不事生產,從中謀取了重大的利益,這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

既然如此,朝廷對商人徵稅,朝中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吧?”

李承宗這麼一說,裴寂和蕭瑀都是不出聲了。

這個時候,

贊成和反對,似乎都不合適啊。

你要是贊成,其實也是相當於揮刀自宮。

因為他們家族背後也有許多的商業。

並且,傳出去之後,到時候其他世家大族對自己也會有意見。

但是反對的話,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之前一直說商人這樣不好,那樣不好。

現在一轉身又反對朝廷對商人動手。

這是什麼意思?

“大郎,這商稅,

你想要按照多少徵收?”

李淵沒有直接回答李承宗要官的事情,

而是覺得有必要進一步的搞清楚商稅的情況。

“基本原則是十稅一,但是後續可以慢慢的進行調整。

比如鏡子、香水、琉璃製品這些奢侈品,可以設定一個更高的稅率。

而販賣糧食、水果、蔬菜之類的農產品,可以設定一個相對低的稅率。

而像是將商品出口到海外,或者是從海外進口一些東西,稅收的比例都是可以靈活處理的。”

李承宗雖然本來沒有打算今天跟李淵商討稅收的問題。

但是既然碰上了,那就乾脆藉著這個機會把事情給定了。

反正今年不說,今年內肯定也是要找機會說的。

“十稅一,倒是不算很誇張。”

聽到李承宗要給鏡子、香水、琉璃製品這些東西設定更高的稅率,蕭瑀無話可說。

這事,怎麼看都不像是李承宗在謀取私利啊。

哪怕是他剛剛向李淵要官了。

“世子,你剛剛說的出口和進口,是什麼意思?”

藉著這個機會,鄭善果也想把商稅的事情搞清楚一點。

這樣才知道這個事情對民部來說,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把握大唐的貨物售賣到大唐意外的地方,那就叫做出口。

比如茶磚售賣給突厥人,

琉璃製品售賣到新羅、百濟,這都是屬於出口。

對於出口的商品,

我們在正常徵收商稅的基礎上,還要額外的徵收一個關稅。

當然了,這個關稅的設定,是非常靈活的。

大唐希望多賣給其他國家的商品,關稅可以不要設的那麼高。

大唐不希望多賣的東西,關稅可以設的高一點。

同樣的,進口的商品,情況也是相同的。”

“世子,如果是這樣的話,豈不是需要增加很多的人員來徵收商稅?

這樣子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徵稅,最終不會是得不償失吧?”

鄭善果這個問題,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

徵稅是有成本的。

如果收入和成本不成比例,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總不能朝廷每年花費十萬貫的成本去徵收商稅,結果之徵收回來九萬貫。

那還徵什麼稅?

“伴隨著大唐經濟的快恢復和展,商稅必定是會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