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自忙碌的王爺縣主(中)

作品:《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

皇帝帶著兒子們在行宮並沒有住多久。

雖然行宮的位置就在京郊,每日裡的奏章都是由專人送到皇帝的寢殿,若有大事需要皇帝拿主意,也可著相應官員直接赴行宮請示。

但行宮畢竟不是皇宮,有些事情處理起來並不是很方便。在加上皇帝生性多疑,誰也不曾真正信任,擔心會有不安分的人趁著自己不在宮中起了不該有的心思,既不敢走得太遠也不敢離京太久。

小住了幾日,皇帝就帶著王爺們回了京。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正好是個有早朝的日子,於是,一行人起了個大早,上朝的上朝,上課的上課,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模樣。不同的是,過去的皇子都已搖身一變成了王爺。

在朝會上,皇帝又問了一遍關於如何解決皖淮赴今後幾年的民生問題,官員們各抒己見,誰也不扶誰,眼看又要吵起來。

皇帝適時制止了眾人,直接點名問了白盛。

白盛瞬間明白了皇帝的用意,把那天的回答字斟句酌地將該說的說了,並且進行了更加具體的闡釋。畢竟並非人人都像他父皇那般睿智,說一就能想到三、四,朝上的許多官員,並非白盛瞧不起他們,而是都說到三了,他們可能連一都還沒弄明白。

敏璋王爺表完“淺見”,皇帝第一個表示讚賞與認同,而且予以了高度的肯定,說的好像他也早有此意似的。

這下子,摩拳擦掌想要反駁白盛並挖好了坑只等他跳進去的官員們再沒一個敢冒頭,全都異口同聲隨大流地高呼“吾皇聖明,敏璋王聖明”。心裡惱怒也好,不甘也罷,也只能忍著。

皇帝的意思再明顯不過,這位眾皇子中獨一份封號是雙字的王爺已經甚得帝心。不論他是真的想的與皇帝一樣,還是皇帝只是為了給他撐腰做臉才那般說的,都足以證明皇帝對他的器重與維護。

冊封之事才過了幾天,人精一樣的官老爺們自然不會忘記這個教訓。對皇帝還是多順著些的好,真的惹急了,面上是絲毫也看不出來,可會遭到怎樣的懲治就真的說不準了。

見眾人都很識趣,皇帝也沒再多鋪墊,當場命白盛暫代戶部左侍郎之職,協理戶部大小事宜。

這下子,滿朝文武又都不淡定了。

戶部啊,掌管大越國庫不說,還有官員們的薪俸,肥得流油的差事。左侍郎,僅次於主事的尚書,這位子輔一空出來就不知道被多少人惦記上了,都盼著這個肥缺能落到自己頭上。

眼下可好了,竟被這位敏璋王爺快人一步拿下了。

一時間,朝堂之上此起彼伏著一眾官員心碎的聲音。

戶部陳尚書心碎得尤其厲害,而且面色煞白,官袍下的兩條腿也跟著微微抖,險些站不住。

陳尚書在心中叫苦不迭。這不是要了他的老命了嗎?

因為賑災銀兩和糧食的事情,他可是得罪過這位王爺千歲的,害得他老人家一趟一趟地往戶部跑,辛苦了幾日都無功而返。

這口氣,換作是誰也不可能輕易嚥下吧?

他這個戶部尚書是不是幹到頭兒了?或者說他的官場生涯已經徹底結束了?

喜歡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請大家收藏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