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盛寵不斷的敏璋王爺(下)

作品:《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

眾人以為皇帝對白盛的寵愛已經在這場宮宴上到達了頂峰,可事實卻恰恰相反,這不過只是剛剛開始。

第二日的朝會上,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宣佈了一道聖旨。

所有的皇子,包括剛剛滿月的二十三皇子在內,全部封了王爵。

大皇子為琥王,三皇子為瑞王,四皇子為琮王,五皇子為玕王,六皇子為璃王,七皇子為珉王,十皇子為玳王。

十二皇子為敏璋王。

其餘年歲尚輕的皇子也分別封了與玉有關的王爵。且冊封大典就定在五日後舉行。

此道聖旨一出,滿朝震驚。

皇子封王不僅有年歲上的要求,還要作為一項重要議程在朝會上經過文武百官的商議討論後決定可行以後,先由太常寺循例告知規程,並主持一應事宜,祭天、問卜、告知列位先帝等等,再由禮部依著要冊封的皇子的功績與品性定下幾個合適的封號以供皇帝挑選,並協助太常寺,諸如禮服的縫製、文書的撰寫、各類器具等,繁瑣複雜。

要經過一番繁瑣又漫長的籌備,歷經數月才能舉行冊封大典。

可這一次,所有人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太常寺慌了,禮部慌了,滿朝文武都不淡定了。

旨意是皇帝親自擬的,事先並未與任何人商量,也絲毫沒有表露一丁點跡象,包括諸位即將封王的皇子也都毫不知情。

可以看得出來,皇帝並不是心血來潮,至少不是一時衝動的結果。

文武百官們這才想起來自省,是否自己近來做事情有些過火了,才惹得皇帝不悅,甚至懶得再敲打他們,直接以行動證明,這大越還是皇帝的大越,他們也還是皇帝的臣子。皇帝要做什麼便做什麼,甚至完全不需要經過他們的同意。

聖旨已宣,此時再去反對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一個不慎還有可能被政敵抓住把柄,小題大做硬說是抗旨欺君。

即便是再不甘願也得表現出一副欣喜欣慰的神情,以此間接表明自己對皇帝的忠心。

雖然百官們口中稱頌著“吾皇聖明”,卻也絲毫不影響他們活泛心思,千方百計地給找出此次冊封大典的困難之處。

五日的時間確實太過倉促,但是為諸位皇子量體裁衣都來不及,更遑論還需要準備祭天悼文、禮器、牲畜等,實在難以完成。

各處官員一個個聲淚俱下地所說著自己的苦衷,情真意切,似乎為自己難以做到皇帝陛下的要求而痛心不已,有幾個甚至還以退為進,向皇帝提出自己不堪大用,難以勝任目前的官職,痛哭流涕地請皇帝陛下另選賢能。

結果,這位從不按常理辦事的皇帝又一次沒讓眾人失望。看著這些自以為扳回一城的臣子們,皇帝竟然痛快地準了奏。

大殿上一時之間靜得嚇人。所有人大起都不敢出,更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要知道,方才請辭的幾位可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可皇帝陛下連眼都沒眨一下,說不用就真的不用了。似乎一點也不擔心這些重要的地方沒了上官會亂作一團。

對於時間倉促一說,皇帝陛下先是給予了肯定,倉促確實是倉促了些,但他還是相信他的愛情們是有能力完成的。

如果真的做不到,那也沒什麼關係,反正皇帝相信聞喜縣主一定會有辦法的。

這下子,許多官員都在心中叫苦不迭。這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應下,不行也得行,必須行!

皇帝的意思已經十分明確了,重要的官員說撤職也就撤職了,其餘的,如織造等,更是不在話下的。說到底還有聞喜縣主以及她身後的赫連一族的勢力在,這些需要錢財物品的事,對“天下第一商”來說從來都不是問題。

喜歡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請大家收藏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