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身先士卒的欽差白盛(下)

作品:《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

米可以新舊摻在一起,銀子卻不行。

總不能把朝廷的官銀全都融了,往裡摻東西重鑄吧?那可是律法明令禁止的。

赫連嫣然卻根本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她自袖中取出一枚小銀錠,又拿出一大串銅錢,攤在桌面上“五兩銀子只有這麼一小塊,而一貫錢也就是1ooo文,只值一兩銀子,卻是這麼一大串。

普通百姓家裡大多用的都是銅錢,極少能見到碎銀子,整個的銀錠幾乎根本見不到。

修築堤壩的先不說,單說這給災民的錢,不必圖省事一股腦的都交給各縣自行下,大可定個期限,比方說每十日指派專人送一次。

最主要的是不要送銀錠,直接都換成銅錢,方便百姓領取,不必再切割銀子那麼麻煩,也避免損耗浪費。”

白盛聽得“噗嗤”一笑,道“妙啊,別看銀錠沒多少,可換成銅錢可就多了好幾倍不止,貪墨起來可得佔不少地方。”

“水至清則無魚。這個道理什麼時候都不會變。人是這世上最貪心的生靈,貪墨一事不可能禁絕,只能想辦法儘量減少。”赫連嫣然看得十分通透。

白盛雖然不甘心,卻也不得不承認確實就是這麼回事“你的意思我明白,也不會天真地覺得自己有這個本事能從此杜絕貪腐。我只是想著能儘可能的把賑災的物資交到災民手上,讓他們能夠安穩的度過眼前的難關。”

“殿下宅心仁厚,愛民如子,能做此想實乃百姓之福。”

“你就不必奉承我了。”白盛被赫連嫣然誇得心情好了起來,“我覺得除了你方才所說,咱們還可以想得更加細緻些。

就拿送銅錢來說,十日有些長,可以定為五日一送。送錢的人不僅要把錢送到地方,還要請縣令當面簽字畫押或是按下手印,以此作為憑證。

同時還要監督進一步下給各鄉各村,同樣也要白紙黑字地寫清楚,多少人口,一人多少錢,一共領了多少數目,逐級有據可查。而且為避免沆瀣一氣,每次送錢的人都不重複,這樣就不怕地方官員與之混熟,串通一氣矇騙你我。

雖然做起來會麻煩不少,但這樣一來,災民能拿到手的卻能多一些。”

“殿下能夠舉想得如此周到,實屬難得。”赫連嫣然恭維了幾句,又補充道,“另外,還可以派些官員不定期走訪考察,甚至短期駐紮各個村子,既能保證物資的放,又能起到督促加快災後重建進度的作用。”

白盛聽了,當即一拍大腿“這個法子好,還能借機懲治一下隨行隊伍裡不安分的各方勢力。這麼好的注意,也就是嫣然才能想得出來。”

白盛一心為民著想,卻苦了前來送銀兩和新米的戶部尚書。在得到了白盛接收了新米的白盛連陳米也不打算歸還的時候,只覺得一陣頭暈目眩。沒想到還有更過分的,白盛竟要他把朝廷給的官銀全都折成銅錢!

戶部尚書險些當場噴出一口老血。他氣得話都說不出,鐵青著臉色哆嗦了半天。還沒來得及怒氣攻心指著白盛不敬一把,卻被白盛接下來的話驚得魂魄差點離了體“陳公,這些陳米是哪裡來的?

糧倉的記錄裡怎麼對不上啊,這些個糧官是怎麼當差的,這麼重要的事情都能弄錯?這不是要給你們戶部惹禍嘛!要不要我奏請父皇幫你好好查上一查?”

“不必勞煩殿下。是微臣御下不嚴,微臣定當徹查,就不必驚動陛下了。”陳尚書哪裡還顧得上不高興,趕緊安撫好眼前這位祖宗才最要緊。

下頭的人也是沒腦子,他只吩咐了不能讓十二皇子輕易拿了糧食,誰知道竟把賬上沒記錄的陳米拿出來做了文章。他老人家一個不高興,誰知道要捅出多大的簍子?

原本也不是什麼大事,只要推說記錄遺失,或是被水泡了或是被老鼠啃了,也就糊弄過去了,畢竟是多出來而不是少了。可他先前已惹了皇上不快,如今這節骨眼上再鬧上這麼一出,他這個戶部尚書的位子可就真的得換人了。

“一點也不勞煩,也就是一句話的是,左右我也是每天都要入宮向父皇稟報事務的。”白盛一副盡忠職守的嘴臉,看得陳尚書恨不得上去啐他一口。

“陛下日理萬機,這點小事交給微臣來辦就好了,不敢再令陛下費心。”陳尚書盡顯忠臣本色。

“如此也好,”白盛點點頭表示贊同,“最近的事情是不少,父皇的火氣也有些大,文武百官都快叫他罵個遍了。陳公不愧是我大越棟樑,如此忠心為國,就依陳公所言,這件事就有勞陳公處置了。”

“多些殿下,微臣定當盡力而為。”陳尚書暗道好險,慶幸著躲過一劫。

“想必父皇知道糧倉中多出了這麼多陳米,也會明我一併帶著去皖淮賑災吧。陳公,你說呢?”

“殿下所言甚是。”陳尚書萬般無奈地咬牙附和。

“甚好甚好,那我就代皖淮百姓謝過陳公了。”白盛樂呵呵地對著陳尚書拱了拱手。

“微臣愧不敢當。”陳尚書推辭道,暗自為白白丟了那數千石陳米而心疼不已。那可是能拿出去賣錢的,平民百姓們愛著呢,既能賺銀子又不必擔心叫達官顯貴們現漏了陷,一本萬利的好買賣,如今算是沒了。

“那這銀兩換成銅錢的事……”白盛故意說半句留半句。

陳尚書壓下心中悲痛,大義凜然道“一切包在微臣身上。”他已經下定決心,回去就吃齋唸佛一個月,只求老天以後可別叫這位活祖宗再跟他過不去了。

白盛見目的達到,也就不再為難他。畢竟日後還要在朝堂之上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關係鬧得太僵了不好。

“陳公辦事,我自然放心。”

由於增加了幾千石的米糧,並且將原本的銀兩都換成銅錢,離開順京的賑災隊伍異常龐大,綿延數里,蔚為壯觀。

一時間,成為了越國百姓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喜歡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請大家收藏南山相思梨花落問佳期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