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作品:《大人藥別停!+番外

燕國將士看在眼裡,又恨恨地罵了句——“男狐狸精!”

今夜盛宴,兩位壽星只有梁帝一個出席。他那接近八十高齡的太上皇老爹在前一夜玩投壺閃到了老腰,躺在兩儀殿裡拍著床吵著要宴上玩。梁帝哭倒在他老爹窗前:“爹啊,你兒子我不想揹負不孝子的罵名啊。您安分點養傷行不行啊!”

太上皇撒潑打滾不依,橫鼻子豎眼:“你個逆子軟禁你老子我,不僅不孝,還大逆不道!!!”

“……”苦情戲無效,梁帝一使眼色,兩美貌小宮娥纏了上去,一個拈著葡萄,一個捧著湯藥,嬌滴滴道:“上皇,喝藥了。”“上皇,吃果兒了。”

太上皇眉開眼笑,摸著小宮娥的小嫩手:“好好好,吃藥吃藥。”眨眼就將國宴拋在了腦後。

“……”

梁帝彈彈赭黃龍袍,寂寞如雪地走出兩儀殿,某些時候他真懷疑潔身自好的自己不是親生的啊。

少了一個主角在場,各人唱唸賀詞的時間也少了一半,包括梁帝在內的在場諸位皆放鬆地吐了口氣。該樂的樂,該喝的喝,滿堂華彩下無人注意角落裡一人行動蹣跚地退出了宮殿。

☆、 貳柒

朔日無月,千里星波匯如海,一撇流雲似紗,淡淡籠在天際。

殿內地龍燒得正亢,暖如深春;殿外寒雪三尺,簷下條條冰錐結成剔透晶瑩的“玉簾”。李嘉扶著內侍的手在輪椅坐下,便遣了他回殿內伺候,一人坐在含元殿後的棲凰臺上遠望城郭間高低起伏的千家燈火。

這座皇宮從內到外皆是效仿著前梁的永安宮建造,含元殿、紫宸門、望仙台,無一處不在追思前梁的千種風情萬般繁華。然而仿製得再相像,這裡到底是金陵,而不是長安龍首原。永安宮從藩鎮之亂後燒燒建建,復修三次,最後仍是逃不過前梁同樣的命運,徹底毀於兵火之中。

“沉湎於過去的繁榮,終會迷失未來的道路啊,六郎。”祖父來金陵看望她時,曾望著遠方的皇城說過這一句話。

這句話李嘉是贊成的,但也僅僅只能是贊成。不僅是六朝金粉的金陵,現在的梁國上下皆沉醉於“盛世”的靡靡之音,恍似又回到了百年前萬邦來朝的全盛之國。

梁國是盤死局,除非有人能打破這條封死的道路,走出新的格局。這個人,不是太子,也不會是靖王……

“你來得倒早。”

李嘉沒有被這一聲驚到,收回視線,一拱手行了個拜見禮:“殿下萬福。”

“那孩子呢?”來人始終站在陰影之下,仿若不願被李嘉窺探到他的神情心思。

他刻意的防備沒讓李嘉不悅,唇角反勾了個看不見的弧度,倒似讚賞他的謹慎:“重光在下官府中,殿下不必擔心。”

重光這個名字讓男子微是一怔,神情明顯得放鬆些許,但他眸裡的厲色並不減分毫,似嘲非諷道:“你讓李諄大張旗鼓地去請畫聖後人,不就是為了引本王出來嗎?既是如此,又為何不帶那孩子出來。”

畫聖之後吳顒與他是舊年好友,入了金陵便住在他王府之中。李諄替朝議大夫李嘉的遠方侄兒到處找人,他自然有所耳聞,不費吹灰之力便從李諄那套出來龍去脈,越是推敲越是心驚。輾轉數夜後,下了決心約了李嘉一見。

“重光才從官署放出,若是貿然帶來與殿下一見,必招人懷疑。”李嘉從容不迫,緩緩道來:“況且,這些日來下官身邊也不太平。”

“你既知道你被太子一黨視為眼中釘,為何還把那孩子帶在身邊!”男子的神情終於有了大的波動,忿怒下不禁走前一步,露出半邊面容:“你找到他救了他出來,本王感激不盡。有何要求說出來,本王力所能及之內必當答應。但也煩請你把交還給本王。”

“交往?”李嘉喃喃念著,冷漠地凝視著襄王,木然地似在背誦律例條文:“殿下您當初執意拋棄髮妻迎娶謝氏女,令謝女揹負狐媚之名,聲名狼藉。後謝家遭奸人陷害,男丁十五以上、七十以下者皆血濺刑場,其他流放嶺南酷暑之地;女眷一併充為官妓,淪落風塵。殿下您為了自保,休棄謝氏。謝氏那時已有三月身孕,為了孩子她忍辱負重,在勾欄院裡苟且偷生,生下孩子後便在謝家祠堂自縊而亡。”

李嘉的語聲寒如冰雪,字字誅心:“敢問殿下想起這些往事,可還能開得了口讓我把重光歸還於你?”

襄王面龐剎那慘白無比,那些話若李嘉手中的一把利劍,被她狠狠刺入胸膛,良久吸了口涼氣問:“你究竟是何人?這些宮闈秘事,你是如何得知的?”

李嘉眸裡極快地閃過不一神色,讓襄王根本無從抓住她的想法:“這個問題對殿下而言並無意義,殿下約我來是想骨肉團聚。但現在的殿下生存在太子與靖王的夾縫裡,自身難保,下官實在無法放心把重光交給您。”

“你……”襄王彷彿捉摸出了她中的意思,容色大變。

“殿下韜光養晦這麼多年,真的是甘心屈居人下嗎?”雪色落在她漆黑的眸中,閃著碎冰的光華,清澈到詭譎:“金鱗在池,只要藉助風雲便可化龍,而我就是助殿下為龍的風雲。”

襄王赫然看著李嘉,若非親眼所見,他完全不敢相信如此狂妄霸道話語的主人會有這樣一張無慾無求的臉龐。

┉┉ ∞ ∞┉┉┉┉ ∞ ∞┉┉┉

回到殿中,國宴已盡尾聲,李嘉一臉疲倦地坐回席上。左側的諫議大夫只當她去行方便之事,悄聲與她道:“這樣的長宴,酒水適當飲兩口,意思意思得了。否則對你來說不是更不方便……”話說一半,想起李嘉的腿,頓時自覺失言,尷尬不已。

剛與襄王話說的多了,這回功夫她懶得多言,只是謝了兩句,道:“明瞭了。”

諫議大夫看李嘉兩眼,確定她沒往心裡去了,一顆心方落了下來,轉頭又與旁人飲酒說笑去了。

李嘉才闔眼要理一理思緒,冷不丁被點到了名,偌大的含元殿漸漸靜謐下來。侍官又高高唱和了一聲,她方確定喚的是自己的名字。忙在宮人扶持下,跪行出列,拜向梁帝:“臣在。”

梁帝今夜被數不清的馬屁拍得飄飄然然,金銀呼啦啦流水似的賞了不少人,賞到禮部頭上,禮部尚書謝恩同時著重提了下李嘉的名字。梁帝早對李嘉這個神童狀元頗有興趣,他的進士科試文被從不對人假以辭色的常夢庭讚不絕口,興致一高便傳了她覲見,方有了這一幕的發生。

梁帝和顏悅色問道:“朕聽聞你的詩詞做得極好?”

當著百官的面,這種誇獎當然不能接受了。李嘉面露愧色,謙虛地表示這都是別人堆出來的虛名而已。

皇帝陛下哈哈道:“殿試時,你的文章朕也看過,確實匠心獨運,筆觸犀利又是文采天然。如此人才,賞金銀等物未免俗氣,”語聲一頓:“容朕想想。

李嘉默然,陛下啊,臣就是個俗人,請不要大意地把臣埋在俗物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