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又又(第1/3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直到公元前1o46年,商帝辛3o年,周武王3年。

牧野之戰,武王克商。

包括楚地唐國在內的虎方文化,與吳地在內的江淮文化,以及越國特有文化,都依舊堅挺。

在長江流域,阻擋著商文化的南侵。

公元前967年,周昭王南征,楚地的虎方文化在壓力下,才收縮,逐漸衍變為楊越文化。

三年後,周昭王再度南征,溺死於漢水。

後來周朝的矛頭便轉向了西面犬戎,注意,此時包擴吳國北地域在內的,江淮文化依然盛行。

公元前926年,周穆王伐越,東至九江。

在地域文化層面,卻沒造成多少影響。

公元前863年,此時西周已然衰微,周夷王命虢公伐太原之戎,獲馬三千。

同年,楚子:熊渠,僭越,封三子為王,子爵稱王,始有楚王。

而後楚人西征庸國,北伐楊越,文化間交融。

公元前855年,周厲王三年,伐淮夷。淮夷文化收縮。

公元前841年,共和元年,周王伐淮夷以來,犬戎長期大舉入侵,襲擾周朝,國人在這一年暴動,周厲王無奈出走。

“清華簡.系年”與“古本竹書紀年”共國國君共伯和(共國,伯爵,名和。)代理國政。

正史“史記”周、召二公,共和執政。

14年後,周厲王去世,周宣王即位,共和伯代理執政結束。

一直到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那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

楚國巴地為的群蠻,吳國北地為代表的淮夷,以及越國特有的文化,都一直堅挺著。

吳越楚所特有的文化,甚至比周朝歷史更早,在周人入西岐之前便已經存在。

至西周結束,平王東遷洛邑,南方的文化,到了此時依舊在。

可即便南方的歷史文化如此悠久,遠周人。

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乃至於夏朝之前的石器時代。

還不是被北方諸侯,鄙夷為蠻夷之邦?

由此可見,歷史悠久,不一定就是好事,同理,老外誇你歷史文化悠久,同樣可能如“此時的北方諸侯”一般,在心裡鄙夷你。

。。。。

如楚國這般被滅國,只要其文化尚存,復國幾乎是毫無疑問的。

唐國這幾日磋商的結果,並沒令工賜失望。

在隨時可能遭受滅頂之災的威脅面前,從山的西面,遷徙到山的南面,並不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

舉國遷徙,雖然目的地很近,但也是一件大事,工賜也調遣了2ooo人,從附近租用了5oo輛牛車來幫忙。

此舉耗費不小,但再次贏得了唐成公的感激。

信陽通道內的吳軍也較為配合,唐國軍馬一到,在工賜從中斡旋下,順利交接。

這些吳軍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要去執行,出前往郢都。

又數日後,唐成公接收完關隘後,又折返,派人幫助民眾遷徙,必須趕在秋收前遷徙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