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皆為魚肉(第1/2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被火燒過的山谷,在一次次的口號中,變得再次火熱。

黑色的碳灰被混入泥濘中,由吳國,楚國降將,蔡國,唐國組成的四國聯軍再度集結好陣型。

沒有任何花哨,想要活命,只有奮死一搏,只有活下去,才能去計較別的。

聲聲號角中,大軍集結完畢,隆隆戰鼓聲中,開始衝鋒。

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所有人放下了互相間的戒備與猜忌,眼中只有一個方向,那是唯一的生路。

初極狹,伍子胥車架當先,吳王孫武的車架緊隨其後,三輛車架便佔據了整個通道。

隨著地勢逐漸的開闊,唐蔡國君也緊跟而上。

谷口的楚國兵卒正在伐木佈防,由於附近的兩個山頭都被燒燬了,他們只能去遠處般運木材,這點時間,根本來不及形成有效防禦工事。

工賜跟在孫武身後,先前在帥賬中,伍子胥是讓孫武和吳王退回信陽通道的,但這兩個老傻子執意不肯,就要陪伍子胥一同冒險。

眼前星火點點處,便是開闊的谷口了,伍子胥大喝一聲“向死而生,隨我殺!”

山谷一片漆黑,彷彿有一頭絕世兇獸正在淒厲咆哮,即將衝出,將要擇人而噬。

楚軍中的大量火把與火堆,是最好的指路明燈。

火,既代表著毀滅,也象徵著希望。

喊殺沖天中,四國聯軍所有人的眼中,只有前方的火光。

楚人望著黑暗山谷裡,瘋狂衝來的大軍,雙方一靜一動,一明一暗。

楚人根本來不及動衝鋒,這一點上便吃了暗虧。

起衝鋒的戰車,跟靜止狀態的戰車,完全不是一回事。

雖然同樣是2o萬對2o萬,但接觸的瞬間,靜止的楚軍一方根本來不及形成有效防禦,一觸即潰。

這計劃在工賜看來很冒險,但伍子胥早就算到了一切,他原先也是楚人士族。

大仇未報,他不會主動送死,雙方大軍很快便混成一團,一方是衝鋒而來,為了殺出一條活路。

另一方靜止防守,但陣型很快被衝亂。

楚國大司馬才剛出軍報不久,此時見這反轉,心裡已然涼了半截。

伍子胥這招置之死地而後生,實在是太絕了,無論是時間,還是心理以及局勢,各方面都拿捏得死死的。

讓楚國大司馬從驚喜,到絕望轉變得太快,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應對。

“快鳴金,大軍後撤,拉開距離,還有機會!”

楚軍已然開始鳴金收兵,然而伍子胥如何會放過這次機會?

率兵死死咬著楚國中軍不放。

孫武與吳王也分別領大軍攻向兩側。

工賜手中的長戈戈頭都捲成了鐮刀形狀,渾身浴血,他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只是讓麻子死死跟在孫武車架側方。

兵行險著,劍走偏鋒,這一招孫武絕對用不出來,也只有復仇心切的伍子胥,這偏激的性格,才會想出如此絕的戰術。

對敵人狠,對自己人也狠,對自己更狠,絕了。

但效果卻是出乎意外的好,人為了求生欲,而激出來的瘋狂,並不比困獸少半分。

別說2o萬大軍了,就是2o萬頭要逃命的豬,楚軍也攔不住吶。

這點工賜之前在淮河邊深有體會,那次楚軍的敗兵還只有數萬,他的戰車才衝進去一點點,就被人潮所淹沒了。

或許伍子胥的靈感正是來自於那場戰役,工賜此時也沒心思後悔沒申請專利了。

長戈捲曲得已經不能再用了,工賜換了把長槍,覺得還是長矛長槍好使,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構造,越是不容易損壞。

長槍比較靈活,利於刺劃。

夜色入水,火光搖曳,楚國這最後一股有生力量,被四國聯軍糾纏著,大部分兵卒只是要求存而已,為了求存他們不得不奮力殺敵。

這支楚軍鎮守南陽盆地多年,與北方諸侯多次交戰。

北拒晉國,西懾秦國,怎麼也想不到有這一天,會被這些雜牌軍給追殺。

深夜,地面已然血流成河,打翻的火盆將血液烤至焦黑,散出一股股難聞的氣味。

楚軍四散而逃,再難形成有效抵抗,伍子胥提著一隻頭顱,這顆頭顱雙目圓睜,死不瞑目,這是楚軍大司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