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僵局(第1/2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吳王沒說的是,背離大師看過相的人中,何止夫概一人如此?

他自己不也是弒君上位的嗎?還有春祭時那申侯,只是考慮到他工姓乃衛國,梧姓乃齊國,究竟會背哪個諸侯國,就不好說了。

話說娓家父子率兵渡江,剛渡了不到三成,便被夫機率兵一陣掩殺,軍無鬥志,兩岸無法相顧,無奈敗逃。

娓家父子領著殘兵敗將,逃了大半天,一路逃至雍噬一帶,見吳軍還沒追來,抓緊埋鍋造飯。

剛燒到一半,吳軍大概是聞到了飯香,便喊殺衝來。

娓家父子無奈,軍無鬥志,毫無士氣可言,只能是棄了鍋飯,奔走逃離。

追來的夫概專毅部下倒是撿個現成,坐下沒一會兒,飯便煮熟了,吃飽喝足,不少人還吃撐了。

也不怕得了闌尾炎,起來挺著個肚子接著追殺,不少吃撐了計程車卒,肚子一晃一蕩的,彷彿動了胎氣。

專毅旁的冬梅彎弓搭箭,一箭射向了娓業車架的馬匹,三石弓的威力,一箭將兩匹釘在一起,兩匹馬撲騰倒地,被拉著的車架撞上在馬身,應聲而倒。

“哈哈哈,好箭法,申侯派你們來幫助果然是有先見之明。”夫概大笑著誇讚一聲,衝上去就斬了車架上的三人。

“不!父親。”娓延一聲悲呼,回車來救,哪裡來得及?只能是希望搶回父親的屍。

這一番回車,娓延部隊已被吳軍重重包圍,眼看著就要命喪垓星。

東方傳來一陣軍鼓大震,那不是吳國的方向嗎?

娓延下車,抱著父親的屍,只道是吳國又來了援軍,自知必死無疑,橫豎都要一死,反而帶領著部下拼死力戰。

吳軍卻反而開始慢慢後撤了,娓延偷眼往東北方向一看,來軍旗號乃是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的旗號。

原來這楚國左司馬沈尹戌,自知中了調虎離山之計後,趕回時,楚國令尹囊瓦已然節節敗退,無力迴天。

他便將計就計,坐山觀虎鬥,任由娓家父子的敗兵被吳軍追擊,誘敵深入,於是楚國左司馬沈尹戌才是帶著大軍,從東方包抄而來。

夫概與專毅所率領的都是前鋒部隊,乃是吳軍中的精銳,就好比長槍的槍頭一般重要。

包抄至此,恰好救了娓延一命,兩支部隊合併一處,這大部分可都是楚國左司馬沈尹戌召來的南陽精銳,夫概與專毅衝不過阻攔,只能無奈向西撤離。

娓延見左司馬下令“窮寇莫追”,疑惑道“司馬大人,這支吳軍不敵我等,又是在我楚國地盤,何故不在追擊?”

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緩緩道“你是想滅了他們為你父親報仇,還是趁他們前鋒部隊不在。

我等主力向東突襲吳軍的中軍大營,我的探子可是看到吳王都身在大營中。”

“這…”娓延自然分得清孰輕孰重,一邊只是兩個吳國偏將率領的前鋒部隊,即便是吃下了又如何?

雖然是為父報仇了,可還不足抵損失的一半。

另一邊是伍子胥加孫武兩名大帥,更是有連吳王都在大營中。

吳國三大巨頭都在其中,若是能一舉破敵,便能一戰攻成。

楚國左司馬沈尹戌接著道“令尹大營被破時,我已連夜通知了大司馬,大司馬如今正率領南陽二十萬大軍,攻打吳軍大營。”

楚國左司馬沈尹戌所部與夫概專毅大軍遠遠地安營紮寨,向東退路被楚國大軍所阻,就連夫概之勇猛也衝殺不過去,也只能如此安排。

夫概與專毅都是吳國赫赫有名的猛將,二人勇猛過人,但是這兩名前鋒大將的權力卻並不大,只是吳王與伍子胥的副手。

孰輕孰重,不用左司馬過多解釋,娓延心裡也清楚,只能是以大局為重。

話說吳王這邊,伍子胥,孫武,伯丕部隊盡出,正要趕往雍噬支援夫概,卻被楚國大司馬率領著二十萬南陽大軍,生生止住了退路。

雙方兵力盡出,吳軍這邊除了信陽通道必要的守軍外,能集結的,也都集結於此了,加上唐蔡兩國的雜牌部隊,雙方兵力不相上下。

壓力又給到了左司馬那邊。

楚國左司馬沈尹戌“我們的兵力雖然能壓制住夫概這支部隊,但想要在短時間內殲滅,談何容易?

大司馬率領南陽大軍,與吳國大軍對峙,正旗鼓相當。此番,已然是陷入僵局。”

娓延“左司馬言之有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絕不能讓夫概專毅這兩位先鋒大將,率兵回去與吳軍匯合。

然而我們目前雖然處於優勢,卻無法短時間內將其殲滅,您說吧,準備如何取捨,末將都聽您的。”

一名傳令兵披星戴月趕來“報!啟稟左司馬,大司馬傳來緊急軍報吳王大軍已然推至桐柏山峽谷,大司馬命您解決掉敵人,率兵增援,畢其功於一役,殲滅吳王!”

楚國左司馬沈尹戌滿臉震驚道“怎會如此?吳軍即便是不敵,也明明可以退守信陽通道,亦或是唐國,依仗堅城而守。

那桐柏山山谷乃是一條死路,孫武又不傻,怎會推至將自己送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