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歸咎神明(第1/2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工賜之前那番話,自然是安慰吳啟之言。

吳王要殺他這麼個小角色,有的是辦法,事成後,大不了拉個出氣筒,還擔心會激怒孫武嗎?

但是工賜不甘心,有過在衛國如過街老鼠般的那段逃亡後,如今好不容易有了個立足之地。

他不甘心,絕不會輕言放棄!

且不說冬梅不一定會告訴吳王,即便是告知了吳王,他也有被吳王現後的應對方式。

天無絕人之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但留一線生機。

工賜是有一些籌碼,但是不多,面對吳王,更是遠遠不夠。

目送吳啟的渡船離岸,工賜策馬奔向韶關。

自從佔領的潛城,六城以及信陽通道之後,韶關這邊很難見到士兵了,就韶關內常備的幾千守關人馬。

工賜還了戰馬後,獨自來到附近的渡口,沒了戰車等輜重,僅一人一馬而已,乘坐最小的渡船即可。

日頭已然高照,滔滔江水中,一人一馬,乘坐一葉小舟而去。

。。。

話說蔡國世子元來到了晉國為質子,晉國公很熱情地召見了。

晉國朝廷聽聞蔡昭侯的悲催遭遇後,滿朝文武忍著笑意,大聲討伐著楚國,可謂是群情激奮!

楚王之昏庸無道,楚國令尹之欺下瞞上…

一國之君與一國之相都如此荒唐,楚國群臣,各士大夫,自然也免不了遭受聲討。

晉國朝堂,各家士大夫輪流一番慷慨激昂後,一個上午就這麼愉快地過去了。

又一名士大夫慷慨激昂地罵完楚國後,感覺獨自都有些餓了,話鋒一轉,奏曰

“主公,楚君無道,朝堂更是荒唐如斯,近日與吳國之戰,更是連連失利,這是連老天都看不過去了啊,我晉國身為諸侯之長,何必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楚國?”

晉國公“愛卿言之有理。元賢侄放心,我晉國身為天下諸侯之長,必將為蔡候討回公道。

傳令,即刻召集天下諸侯,共同討伐無道楚國!”

晉國如今這諸侯之長雖然只不過是名義上的,但是此言既出,天下諸侯紛紛響應…呃…嚴厲斥責楚國。

晉國的號召力還是在的,雖然齊國這些重新崛起的強國,不怎麼鳥晉國了,但是小諸侯國可不敢得罪晉國。

一個不好,得罪了晉國,再被來個假虞伐虢,成了殺雞儆猴的典範教材就不好玩了。

大國滅小國不是什麼新鮮事,假虞伐虢也不許什麼理由。

無他,唯太好騙耳。

《韓非子》晉獻公以垂棘之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宮之奇諫曰“不可。唇亡而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之亡。”虞君不聽,受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反滅虞。

接回上文,蔡國世子元質晉,晉定公秉過周天子,糾結齊、魯、宋、鄭、衛、曹、邾、莒、滕、薛…等大大小小17路諸侯國,起兵伐楚!

齊國原先是不準備出兵的,晏嬰諫言看看無妨後,還是派了一點兵力去撐撐場子。

齊景公的景和晉定公的定,包括蔡昭侯的昭等等…均為諡號,為了方便辨別,直接如此稱呼了。

蔡昭侯終於等來了18路諸侯起兵伐楚的訊息,眼見著大仇即將得報,忍不住老淚縱橫。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蔡昭侯鬥志盎然地親自率兵,押運糧草前往前線恭候。

話說晉定公御駕親征,率領18路諸侯國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奔往楚國。

這場面是壯觀,18個諸侯國吶,單是這連綿不絕的各式旌旗,都足矣令任何一個諸侯國瑟瑟抖了。

晉定公志得意滿,意氣風,感覺人生彷彿到達了高潮。

車架外的侍衛稟報道“主公,趙大夫求見。”

晉定公淡淡道“宣,趙愛卿上駕車一敘。”

晉定公臉色紅潤,明顯心情不錯,晉楚爭霸將近百年了,終於要在自己的手上,消滅強弩之末的楚國,怎麼也少不得青史留名啊!

之後再挾著滅楚之威,尊王攘夷,再續晉文公重耳稱霸之千古佳話!

一名士大夫上了車架,正欲拱手行禮。

晉定公擺擺手,笑呵呵道“免禮,愛卿請坐,不知有何事?”

趙大夫依言跪坐,拱手道“國君,微臣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這意思就是有話不吐不快了,還有什麼該不該講的。

晉定公笑道“你我君臣多年,還有什麼是不當講的?愛卿但說無妨。”

趙大夫“微臣敢問主公,那吳國孫武如何?”

晉定公疑惑道“吳國表現很好啊,這孫武處處壓著楚國大,連番大敗楚軍,如今楚軍已然是強弩之末了。”

趙“既如此,國君一位,您率領18路諸侯,御駕親征,對戰楚軍,風頭能否更勝那孫武一頭?”

晉定公“如何不能?小小吳國,不是我晉國多年來暗中扶持,豈能有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