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蹭福(第1/2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工賜對於神醫扁鵲的大名,還是有所耳聞的,即便是史料中,也有關於扁鵲‘起死回生’的記載。

這能被幾千年後世人所銘記的,工賜自然不懷疑其醫術。

但這位什麼東皋公嘛,他就不得而知了。

工賜只知道扁鵲華佗孫思邈之流,為歷史所銘記的。

孫武道“東前輩過謙了,以前輩的醫術,以及受過前輩恩惠救治的病人,前輩的醫術,當世再無出其二者,這神醫之名,當之無愧!”

東皋公連忙擺手道“慚愧慚愧,此言差矣,都說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今天聽賢侄轉述這位高人的話,老夫方才見識到了。

況且,家師常言上醫治未病!潤物無聲,讓人強身健體不生病才為上。

即便中游醫者,在人生病之初,便已將他‘治好’了。老夫只不過是‘下醫’罷了,遇到的病人都已臥床不起,或即將病入膏肓,才看出來,去出手救治。”

東皋公說完,繼而對工賜道“賢侄啊,所以老夫還希望你能多留幾日,再好好想想那位高人說的話,那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或許能解開許多積累的心中疑惑。”

孫武也在旁道“若能與前輩結一份善緣,是你的福分,既然你所遇到的那位高人之言,能幫到前輩,你便再仔細想想吧。若前輩真能因此,於醫道一途上,更進一步的話,那將是我吳國將士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啊!”

工賜心道你們都把話說完了,我還能說啥?

當下只能無奈地點點頭。

工賜忽然道“對了先生,孫將軍!此次我軍中傷亡甚多,叫我回去後,如何向申邑父老交代?不止我申邑子弟兵,還有其他各地的英勇兒郎,雖然我等入伍時間不長,但是當時一個臨陣退縮者都無…”

斜坐於塌上的孫武,起身大事道“此戰你們的表現,確實出乎我的意料,一個個都是吳國英勇的好兒郎。面對窮追不捨的楚國邊軍精銳,面對數倍於己方的敵人,

毫不退縮,英勇拼殺,為中軍奪下六城,爭取了寶貴的時間。大家放心,我已奏報吳王,封賞很快便會下來。

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頓斃於風雪!我在此向諸位保證,吳國,絕不會虧待你們!

以後還能繼續作戰的,軍銜升三級,享百石糧。終生傷殘的,同樣按照升三級軍銜退伍,吳國會負責終身照養你們的,賞三百石,賜地五畝。沒能回來的軍士,吳國的榮耀由你們的鮮血扞衛,其家族子嗣終身免徭役賦稅,賜地十畝。”

工賜不由點點頭,這賞賜雖然不高,但是足夠讓死傷戰士與其家屬,再無後顧之憂了。

五畝地便足矣讓一個家庭不用再擔心餓肚子。十畝地,足夠一個家庭過上富足的生活了。

而且這還只是吳國直接對將士的賞賜,按照習俗,領主還能得到額外的一筆賞賜,一般士族對於這些有功的子民,同樣還會額外賞賜慰問。

傷兵營裡的一眾傷員雖然默不作聲,但無不熱淚盈眶,這是孫將軍對他們的保證,更是吳國對他們的認可!

名義上吳王,伍子胥,孫武三人各自統帥三軍,分為南北中三線作戰。

但將士們都知道,吳王更多是作為一個表率,伍子胥相當於吳國的主帥。但所有大的戰略,均出自於這位孫將軍,他相當於是整個吳國的軍師。

此戰,便是吳王與伍子胥都在配合中線作戰。

為的是當楚軍拿捏不準,分散其兵力,為明年做準備。

工賜對面床一個活像木乃伊的傷員,明顯缺了一隻胳膊,忽然哽咽著,大聲道“末將等,謝過孫將軍,謝吳國封賞!”

工賜聽出,那是兵長的聲音,兵長統帥萬名士卒,士族等階尤在工賜之上,是個貨真價實的五等爵嫡系子嗣。

但士族一旦殘廢,那便意味著終身都毀了。

出身顯赫,年紀輕輕,表現又佳,工賜心中不由為他嘆息。

若只是普通重傷,沒缺胳膊少腿的話,透過這次立功,可以預見得是他將來一定能帶領家族更上一層樓!

但現在…一切都只能化為一聲嘆息。

眾傷員也認出了是自家兵長的聲音,齊齊喝倒“謝過孫將軍,謝吳國恩賞!”

孫武雙手虛按道“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本將軍該謝諸位鼎力作戰才對,是吳國該謝諸位奮不顧身,英勇破敵才是!諸君,且先安心養傷吧…”

孫武又回頭見工賜點頭,小聲道“你就好好在這安心養傷吧,待吳王恩准後,對於你們的具體封賞就會下來了。領了封賞後,今年便可帶人回申邑過年了。你放心吧,有我在,絕不會虧待任何一名將士的!”

工賜也受這氛圍所染,都是並肩作戰,出生入死過的戰友,強忍著點了點頭道“先生,臘祭時,若有空,記得來申邑一趟吧,我要為你奉上一件大禮!若是我早些拿出來的話,或許不至於有如此重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