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信陽通道(第1/2頁)

作品:《春秋戰國冊

工賜不由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二位為何一致不看好楚國?對比吳國,楚國難道不是很強大嗎?”

路由笑道“我問師弟,你猜誰最願意看到吳國攻打楚國?”

工賜先想到了專毅,他們不知為什麼,一定要攻破楚國,還有人盡皆知的伍子胥,但路由他們肯定不知道這一面,問的物件也不是個人。

工賜遲疑道“莫非是與楚國爭霸了百年之久的晉國?”

路由笑道“正是!那晉國現在可還是名義上的北方諸侯盟主,即便是北方諸侯不明面上出兵幫助吳國。但你猜他們會不會放過這次落井下石的大好機會?比如做做姿態,吸引楚國分兵防守,亦或是暗中做些手腳。”

工賜瞬間瞭然,難怪小小吳國敢集結3o萬之眾,足足3ooo乘揮師西進?

吳國就不怕國內空虛,大本營被北方諸侯偷家了嗎?

他們暗中一定是達成了某種協議!

處於下游的弱小吳國,攻打上游的楚國,地利角度來說,肯定是處於不利的,但是吳國選擇在秋收前進攻…

這天時與人和方面,必然已經有了計較!

工賜等人終於得以登船,工賜三人更像是遊山玩水。

大山手指一處,為眾人講解著地勢“這大別山以南,正是長江與贛江的交匯之處,贛江由長江起源,一路向南。

長江的北面是大別山脈,一路南下的贛江東西兩面也有兩大山脈東面為我百越族所佔據的黃山山脈,西面則是苗裔的地盤了。

這三山兩水匯聚之處,積水成澤,長江北岸為彭蠡澤。長江南岸,贛江北段為潘陽湖。

此三山兩江匯聚之地,又有大澤阻隔,切斷了東西6地上的溝通道路,這片水域的控制權,無論是溝通東西,還是戰略意義,都顯得極為關鍵。”

路由道“不錯,這正是直達江漢平原最為快便捷的方式。江漢平原乃是楚國的核心區域,若是控制了這片水域,便可隨時兵襲擾楚國腹地。

長江此段往北,分別是大別山脈,桐柏山脈,以及伏牛山脈。若是要繞過這兩江大澤以及大別山脈,從北進攻,則要經由大別山與桐柏山之間的信陽通道南下,該通道目前為楚軍所控制。

而無論是奪取三山大澤交匯的水域控制權,還是由北面6地進攻楚國,奪得江淮平原這個前哨站,都顯得極為重要。一旦控制了江淮平原,南可沿江走水路,北可走6路奪取信陽通道。

大山兄覺得奪得江淮平原後,吳軍下一步該是往南奪水域呢,還是往北奪信陽通道?”

“自然是往南奪水域控制權了,吳軍本就擅長水戰。那信陽通道由楚國重兵把守,去下這通道,談何容易?”大山說著,見路由一臉高深莫測的表情,不由疑惑道,“莫非路由兄還有其他高見?”

路由道“高見不敢,我看未必奪水域易而奪通道難。兄如何忘了信陽通道後方還有唐隨兩個小國?唐國隨國雖小,然位於桐柏山脈西側,正處於信陽通道後方。”

大山道“這唐國隨國兩個彈丸小國,如何能夠影響大局?更何況他們本身就是楚國附庸,如何會幫吳國,在後方策應?”

路由道“那隨國不好說,不過這唐國嘛,國君已經同淮河以北的蔡國國君一同被抓了,正關在楚國大牢中。”

工賜聞言,不由疑惑道“兩國國君因何被抓?莫不是暗通吳國被現了?”

路由搖頭道“不然,唐國國君與蔡國國君只因懷璧其罪,因一匹通體純白的寶馬,與一對美玉璧,不肯獻給楚國令尹,因而含冤入獄。”

這楚國的令尹,正是一國宰相的官位稱呼,秦國則是叫相邦。

大山“路由兄是認為,這兩國國君喊冤入獄,對謀奪信陽通道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路由“只是多了這麼一種可能而已,若是利用得好,說不定裡應外合之下,能夠一舉拿下信陽通道,鎖死困住楚國於西!”

大山“楚國北面還有南陽盆地,為了逐鹿中原,楚國舉全國之力打造的前哨戰,屯田陳兵於此。

那南陽盆地,位於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更是淮河的起源之地。屆時若是從南陽出兵繞過桐柏山,即便是吳軍奪得了信陽通道,依舊還是要面臨兩面夾擊的局面!”

路由道“所以吳軍此戰選擇控制江淮平原!只要控制了江淮平原,就如楚國控制了南陽盆地一般,擁有了自己的前哨基地。

若是膽敢從南陽盆地出兵攻打信陽通道,那麼楚軍自己也要遭受江淮平原與信陽通道的兩面夾擊!

屆時楚軍隔著桐柏山與淮河,孤立無援,又遭受夾擊,別說他們奪不回信陽通道了,自己都可能被留在江淮平原,亦或是葬身淮河!”

工賜聽的是似懂非懂,這二人怎麼就能知道這麼多呢?一番討論,將吳軍的下一步可能行動,都給算到了。

他是偏向路由說法的,因為此時可沒有無線電通訊,若真是南陽盆地兵,要奪回信陽通道,根本無法與楚國腹地取得通訊。

也就是說一旦佔領了江淮平原,最有可能的便是再去奪取信陽通道。

如此一來,吳軍便可立於不敗之地了,楚國再往北面又行不通,只有長江水域這一條水道了。

若是獨留著留著長江水域,吳國這是要逼楚軍與自己打水仗?!

然而,三人很快現自己被打臉了,或者說,都小看了孫武。

一行人上岸後,便被分派了幫助安營紮寨的任務。

當然,幹這些苦力活的,自然不可能是乘坐戰車的這群人。

工賜看著那些苦哈哈被拉去幹苦力,這些可都是自己的子民呀。

然而對他們來說,幹活總比打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