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信王進京(第1/2頁)

作品:《我本明月仙

八王還是知道了皇上的情況,只不過是十天以後了。

何勇讓飛騎從京城送回來了信、信中說崔呈秀被扣在了東廠、郝仁和柳慶荷進了皇宮,御醫們也都進了皇宮幾日不見出來,應該是契機到了。

八王其實也在家算著日子,他相信天啟沒有多少時日了。

因為潘王沒有旨是不可以進京的,所以他只能讓何勇在京城指揮行動、現在時機到了,他可以進京了,他帶上了龍袍和五百名衛士要進京,又派李可灼李道士帶上一百名刀斧手到信王進京的必經之路上埋伏,計劃刺殺信王、阻止他進京面聖。

這李可灼便是造出金鍋之人,也是七年前給天啟的父親朱常洛獻紅丸的人、他的任務是為八王掃除障礙、讓八王做上皇帝,然後他做國師。

現在終於到了關鍵時刻,他當然要盡職盡忠的為八王辦好這最後一件事。他帶著人馬隱藏在了信王進京的必經之路上。

緊接著他得到傳信說魏忠賢已派人前往南京召回信王、他算了一下日子,現在特使到南京下詔大概二十天以後才能見到信王經過此地。

李道長不是個大意的人,他沿途派人打探,怕信王從小路繞過河南和山東的驛道,他覺的這樣做會萬無一失。

八王到了京城後先見了何勇,這何勇又將四方賭莊改頭換面一番,變成了茶莊、他就藏在這裡。八王的隊伍是分散後進的京城,沒有引起誰的注意,當然他現在也不怕東廠知道他的行蹤,他算透了魏忠賢,他知道魏忠賢是個聰明人,這時候扣下崔呈秀一定是金鍋的事敗露了。

他教給崔呈秀有救命的護身符,所以他清楚崔呈秀還沒死,而魏忠賢現在是恨自己而又拿自己沒辦法。

八王還將魏忠賢那見不得人的兒子也弄到了四方賭莊、他現在知道自己是勝券在握了。

他到四方賭莊後很沉靜的喝著碧螺春茶、聽著何勇作報告,何勇很嚴肅的站在他的面前道

“錦衣衛呼亮正在打探皇上的病情,這些時日御醫們只進不出,皇上又召見了吳仁杰,還有兵尚書司馬平,等幾位重臣,而其他大臣一律被擋在了承天門外,我估計皇上的時日不多了、”

八王道“我們先不用急,再等幾日、等天啟完了以後魏忠賢沒了靠山,也沒了退路,他自然會來找我們,現在行動一定會擔上弒君的惡名。我們二十年都等了不在乎再等幾日,”。

何勇道“這些天來東廠的人幾乎全部出動了,看著各個路口和軍機大臣們,而崔呈秀二十日前被騙去東廠後還沒出來,我想這魏忠賢是真的急了。”

八王道“那崔呈秀還活著嗎?”

“居東廠的線人來報、這崔呈秀受了大刑,但現在還活著”

“只要崔呈秀還活著,就說明這魏忠賢向我們妥協了,你再把這馮治君的訊息告訴魏忠賢、他會審時度勢識時務的為我們辦事的、”

何勇又道“那柳慶荷好像是拿了皇上的金牌,得了皇令隨時可調動禁軍、錦衣衛黃嘯天把守著皇宮,任何人不得出入,就算呼亮也只能進入到前宮門口、”

八王悠悠的回道“預料中的事”

何勇最後又道“我剛得到個情報,說郝仁二十天前回家了一趟,派他的家人到南京取回他留在南京的一方官印、我覺的這事有異。”

八王眼瞪了一下道“這事怎麼不早回報、”

何勇道“這個責任在我,是我沒有及時的去取這情報,”

“但願那不是郝仁的暗渡陳倉之計,你告知李道長,讓他再多加崗哨,查一下最近幾日有沒有從南京往京城的嫌疑人等,”

“是,我這就安排人去傳信“

“還有,告訴蘭兒,她該醒了,”

何勇答應了一聲出去了。

雷火生不負使命,幾天便到了南京金陵。

他見到韓忠良後把實情告訴了韓忠良,韓忠良聽後知道此事以很危急,馬上帶雷火生到了信王府,信王朱由檢接見了他們。

雷火生把玉佩交給了信王,並將皇上中毒之事的大至祥情告訴了他、信王聽到萬分悲痛,他和皇上不差幾歲、從小便是皇上帶著他玩,所以感情深厚,特別是當時弟兄兩個的情況並不好,那時身為太子的父親尚且在苟且偷生,過著驚心動魄的日子,可想而知弟兄兩人是在什麼環境下長大的。

七年前萬曆皇帝終於駕崩了。他的父親做了皇帝、可他的皇位還沒暖熱就又駕崩了,都說是他突然做了皇帝一下子心情大好,想放縱一把,然後鄭貴妃又送了美女給他,他一下把持不住,每日白天上朝,晚上上床,不停的工作把自己給累垮了。他又吃了很多補藥、結果一補上了火,上下不通氣,躺在床上不能動。

後來李選待又為他找來一道士,這道士會煉丹,用丹藥為皇上治病,皇上吃後上下通了氣,渾身充滿了力量,然後又召了美女繼續工作。

再然後他覺的吃一粒丹藥不過癮,於是又吃了兩粒,結果一口氣連幸數人,最後倒在了女人身上、駕崩了。

這是件丟人的事,所以當時他同哥哥商量要低調處理、鄭貴妃那時還做著主,她和李選侍更不主張把皇上是怎麼死的這事弄大,

於是把李可灼李道人還有帶他進宮的崔文升都一起趕出了宮,就只當那事沒有生過一樣,只說是皇上駕崩於急病。

這事處理過後鄭貴妃又說萬曆皇上留有遺詔、讓眾大臣到乾清宮聽旨、大家都知道事情有變、鄭貴妃定是想讓她的兒子九王繼承皇位,所以眾大臣站在了自己弟兄兩個這邊、一至認為萬曆皇帝已是太上皇、他的遺詔應該在他死後念給眾大臣聽,而現在的皇上是泰昌皇帝、泰昌皇帝如有遺詔大臣們才可以進宮宣聽。現在聽太上皇的遺詔不付合禮儀。

大臣們都是孔門子弟,尊守的是儒家禮化、不會幹那歪門邪道之事,眾大臣拒絕聽詔。大臣們說的錚錚有理、鄭貴妃沒了辦法,她所依靠的幾個太監不頂事,拿這些老臣更沒辦法,這些大臣有內閣、輔、六部侍郎、相當於整個國家的機構領都在數、沒有這些大臣鄭貴妃的話只能說給太監聽、全國人民誰也聽不到。

最後雙方疆持了一天一夜,大臣們又讓鄭貴妃的聯盟李選侍退出乾清宮,說新皇上要登基,你是太后.不得留在乾清宮,那樣不合祖制,李選侍不搬,並且她還拿著傳國玉璽不交出來,大臣中有聰明人,騙鄭貴妃說九王帶兵進京要謀反、要抓捕九王,這時鄭貴妃慌了,她只的妥協,讓李選侍把玉璽交出,搬出了乾清宮,這樣自己的哥哥才順利登基。

哥哥朱由校登基後那東林黨的王之寀是個較真的人,他居然上《復仇疏》,說挺擊親案,紅丸案和移宮案三大案都是鄭貴妃所為、要哥哥復仇,徹查三大案。從這時起萬曆朝出現了三大案之說。

當然萬曆只知道挺擊事,後來這兩件事是萬曆皇帝駕崩以後才有的,但史官說這都是萬曆皇上沒處理好太子問題引起的,所以應該給他算頭上。

再說後來這兩個案件生在萬曆四十九年,按說應該是萬曆朝的事,只不過為了給自己的父皇泰昌皇帝一個年號,把萬曆四十九年改成了萬曆朝共四十八年,為泰昌皇帝爭取了一個年號,而哥哥也是這年登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