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郝仁遇刺(第1/2頁)

作品:《我本明月仙

郝仁帶著雷火生、馬二哥和幾十個衛兵回京時路過懷慶府。他回家住了幾日,和春花相訴了離別之情,又拜見了岳父秦秀才,最後回了京城。

到京城後他寫了一份奏表,把奏表呈給了皇上。

在金殿上皇上看了奏表後沒有說一句話、他讓魏忠賢把奏表念給大臣們聽,魏忠賢看正過後驚了一身汗,但還是念了起來,他念道

“《求國魂疏》。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皇太祖起兵反元、皆因元不為民、民不聊生、民不生存者天下大亂、兵戈數十年方定大統。

太祖御天下、以民為本、勢為國魂,天下久安二百載,實因國魂尚存。今民心思變,多因國無餘糧救災民與餓殍、化百姓之天難、國餘糧不存、皆因田地半數賞於潘王。

潘王握地、無功於民、有害於國,未出半黍救民、不出半銀戍邊、久養者成國中之國,世外桃源、受國恩而不事國事,得福祿而不謀國安、擁地稱王、於社稷益、於民有傷。

今臣請收潘王耕地還國、以充國虛,國虛者衰、久衰必亂,為治衰防亂再鑄國魂,可當機立斷、清改弊政、收潘地、充國庫、立國威、為民安、再鑄國魂。”

大臣們一聽這秦表,如石破天驚一般,以往也有人議論說潘王封地太多對國體有傷,可從來沒人敢大言不慚的說要撤回封地。這潘王封地是太祖洪武爺定的,他想讓自己的後輩子孫個個做地主、那時的封地少,一般是幾百畝、上千畝,最多的也是上萬畝。到嘉靖皇帝后期變成了幾方頃幾萬頃的封賞。都是朱元章的血脈,都可做地主,只不過有些做了大地主而已。這個弊政誰卻知道,卻誰也不敢提,更別說直接要求撤回潘地。

這郝仁太大膽了、雖說是新貴,又剛立了個大功,可也不能觸碰皇族的底線啊!這《求國魂疏》寫的太大膽了。

天啟見大家交頭接耳的在議論便等了一會後才問道

“各位臣子對郝仁的《求國魂疏》有何見解?”

大殿安靜了下來,郝仁站在大殿之中一言不語的在等待。這些大臣平時上關於時政的奏表都會互通一下氣,看有沒有人支援,怕一個人孤掌難鳴。這種情況了可就展成了黨派,東林黨一個圈子,三合黨一個圈子。

這郝仁哪個圈子也不是,突然上了這麼一道奏表讓大家都無法及時應對。還有個問題是大臣們猜不透皇上什麼心事,也不知支援郝仁對不對,所以都不言。

天啟見無人言,便問道“左大人,你說一下,郝仁的《求國魂疏》可行否?”

左光斗只得出列道“回皇上,郝大人的《求國魂疏》確實是針對朝廷弊政的改良妙藥,從太祖皇帝起到現今全國所封潘地面積佔全國半數田地,相當於減了一半稅收。當朝國無餘銀、庫無餘糧、皆是此因、臣覺得郝大人此表為國為民,乃是富國良策。”

天啟又問三合黨的韓星河道“韓大人,你覺的呢!”

韓星河出列道“回稟皇上,郝大人所說的收潘地充國庫的確是良策,可潘地是歷代皇上所封賜給各王子王孫的私用田地,現在國庫空虛就把潘地收回怕是於情理也不大通。所以臣不敢妄言,一切還請皇上定奪”

天啟道“那韓大人可有什麼治國良策?”

韓書星趕忙跪下道“愚臣無良策”

天啟沒讓他平身。

問郝仁道“郝大人,你說說為何陝西平叛一回京,便要上書收回潘地?”

郝人道“回皇上,臣此次平叛瞭解到叛民實因貪官賣糧而起。但再往下追其原因,則是賑災糧不足,親王有糧不救濟災民,最後釀成大禍。今天陝西災民上百萬,當地知府上報賑災糧所需百萬石、可國無餘糧只能調撥二萬石救災,這二萬石實是杯水車薪。再者,當地親王擁有二十多處糧倉,存糧有二百萬石,可不捨的用於救災。這種情況不在災年顯露不出,一但有災情生,難免再生亂民之事。國無糧救災、而有餘糧的親王不願救災、導致災民為了活命暴亂、最終亂了國家,也害了親王的性命,所以臣覺得收回潘地看似對潘王不公,實者對他們也是一種保護;於國於民於潘王都是一件好事、請皇上聖斷”

郝仁這樣一說好似撤收潘地也是救了各潘王、理由真的很充分。

天啟道“各位大臣還有何話可說,今天議事可暢所欲言,朕不加罪任何人。”

在地上跪著的韓星河道皇上,這撤潘地之事有關國體有關祖制、不可唐突行事啊”。

一個禮部官員也出列道“皇上,陝西一事屬個案,並非所有潘王都不顧民,潘王封地是祖制不可更改啊!”

那“沒遮攔”的東林黨人阮大鋮見禮部官員說起祖制不可改便出列道

“皇上、祖制並非不能改,於國有害的制度應該改掉、那商鞅變法而強秦,就改的是祖制,臣認為於國有利而改祖制就算洪武皇帝在世也是支援的。”

那禮部官員道“皇上聖明,改祖制如此大事不可草率,皇上當三思而行啊!”

天啟道“都入列吧!此事三日後再議,郝仁平叛有功加官一級、升為戶部尚書,三日後到部就職,退朝。”

眾臣三呼萬歲退了朝。

郝仁回到家後知道不用再回大同了,便派雷火生到大同接家卷,自己在家閒門不出,以免生事。

天啟皇帝又見了施紀,把郝仁的《求國魂疏》讓施紀看了。

施紀道;“這奏表寫的好,現在就看眾大臣的反應了,各位大臣能團結一心時,方可下詔收回潘地”

天啟道“如果下詔各位潘王定會上書,到時應該怎麼辦?”

施紀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各潘王上書是遲早的事,這提出撤潘也是一種試探,看眾潘王的反應我們再做定奪。應儘量閉免眾潘王聚眾生事,儘量做到不動兵戈而把事做成,不到萬不得以,不可強硬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