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殿試(第1/3頁)

作品:《我本明月仙

孫朝東和曹繼臣將前十名的答題送進了皇官,讓天啟皇帝觀看,十人的文章寫的都很好,尤其是第一名和第二名的答題很令天啟皇帝滿意。

這第一名柳慶荷的文章用詞華麗、字型工整、辯辭精闢。第二名吳仁杰的文章用詞嚴謹、文筆流暢、思路開闊、可以說、兩人的答題都可做第一,只是柳慶荷的字寫的更好一點而已。

天啟皇帝看後定第二天前十名到大殿殿試,點誰狀元就看明天的了。

天啟讓黃門官去通知這十人第二天殿試。

到了晚上時黃門回報說十人中九人都通知到了,只是第十名來不了了,這人是湖南的舉人,連考了五次都沒中進士,這次中了第十名後他一高興激動過度回到客棧居然瘋了,天啟皇帝道

“那就讓第十一點補了第十多吧!”

皇帝一句話,那黃門官連夜到高升客棧找到郝仁,要他明早五更就到皇宮外等候,早上要參加殿試。

這郝仁被嚇的不輕、那上了金殿皇上殿試豈能造假,誰也幫不了自己、萬一皇上要自己做篇八股文自己弄不成該怎麼辦,別弄的露了底可麻煩大了,他正愁時,這曹德財道

“賢弟到大殿上你可別怕,皇上出什麼題你如果會就答,不會就少說話,皇上問你什麼你答什麼,別緊張,往年殿試時也有考生答不上題的、必定我們是人,掌握的知識是有限的,總知你別怕就不會被皇上怪罪,十個人中能點狀元的必定只有一個,加上那榜眼探花共三人可成為天子門生,其餘七個人只是做一下綠葉而以,所以你答不上來也沒什麼損失、安心的早些睡覺,明早四更就起到殿門外等著、進皇官看看必定也是一種福氣、放心膽大的去吧!明天我們幾個也陪你去,就在午門外等你,以壯聲勢。”

郝仁道“那就多謝各位哥哥啦!”

就這樣郝仁先睡,備著早上殿考。這曹德財四人一夜沒睡,喝酒說話等一早一起去午門守候。

到了第二天四更天曹德財叫醒了郝仁,五人一起去了皇城,到那裡時其它幾名學子也以到達,那些文武大臣們6續也到了皇城外,這些個學子們都是心事重重的、誰也不和誰打招呼,必定是競爭關係,誰都想做狀元,現在做朋友還為時過早,到殿試後再相互走動也不遲。

快到五更時那兩位主考官也到了城門外,這曹繼臣先看一下這十個人到齊沒有,他叫著名字點了一下只有九個人,第十名不在,他在尋找中看到了郝仁,他上前問郝仁怎麼在這裡,郝仁道

“回大人,昨晚宮中的人傳我今天到這裡殿試,說是那第十名瘋了,來不了,把我這十一名頂了上來”

曹繼臣一聽臉色大變,趕快告訴了孫朝東,孫朝東也沒辦法,只說一切靜觀其變吧!你告訴郝仁在殿試中如不會答題千萬別胡亂寫答案。這曹繼臣把郝仁叫到一邊交待了一下,郝仁點頭答是、一切聽大人的話。

就在這時城門已開啟,文武大臣開始進皇城,門口的侍衛指揮十個學子按名次跟在大臣的後邊上朝,到宮中的大殿後一個太監讓十名學子先在殿外等候,然後教給他們見皇上的禮節。

十人在門外等待時郝仁看到第一名柳慶荷是個二十多歲的英俊男子,往殿外一站在十人中有一種鶴立雞群的氣勢。

那第二名吳仁杰大約有三十一二歲、少須、國字臉,身上透著一種沉穩。

剩下的七人大部是三十到四十歲之間。只有自己不到二十歲是個十九歲的美少年。

十個人都站在殿外等候只是相互看著誰也不說話,過了半個時辰,一個傳令官出來讓十人進殿,這十人依序進入,進殿後低頭向前走了十幾步便停止跪下三呼萬歲、郝仁跪在地上聽到一個年青青純的聲音道“平身吧!”

十個人站起,郝仁又聽到那聲音又道“抬起頭讓朕看看各位才子們的樣貌,”

這時十人才敢抬起頭,郝仁看到一個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子頭戴金冠身穿黃龍袍坐在一個金光閃閃的龍椅上。

郝仁想這就是萬聖之尊的皇帝、不穿龍袍的話和我差不多嗎?

那皇上又道“朕聞十年寒窗讀,只為金榜名,朕看幾位才子大該苦讀聖賢書不至十年了吧!朕又聞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其實要我說這帝王家便是天下,是天下蒼生、是大明朝的黎民百姓,今天殿試無論是中的狀元也好,還是一甲進士也罷,都要不忘記為國效力、為天下蒼生黎民百姓做好事,你們能忠於國家,忠於百姓才不負你們讀這多少年的聖賢書。”

十個人馬上跪下道“皇上聖明,學生一定牢記於心。”

皇上道“平身看坐”,

一個太監示意眾人起身坐在了大殿中擺著的十張椅子上,郝仁這時才注意到大殿兩旁的文武大臣大約有二百多人,而那考官曹繼臣正在無時無刻的望著自己。

其實這天啟皇帝在大殿上嚴肅,下了殿後還是很隨意的,他是個聰明的皇帝,只是他把聰明勁更多的用在了創造上,比如創造一個新式的大木床,製造一個會動的木偶,再做一個木製的皇城模形什麼的、是那木匠活他都喜歡,這些簡單的傢俱他做好後還偷偷的讓人拿去市場上賣,這貨一上場便被搶購一空。

因為天啟皇帝天生就是做木工的料、做的活是太好了,不管是材料還是手工,最後到上漆都是自己親手做的、質量相當好。他的手藝後來傳成了魯班轉世,可見是當代無人能比的好木匠,用現在活說就是匠人精神。

現在天啟皇帝坐在龍椅上看著這十位考生,印象深的當然是第一名的柳慶荷和第十名的郝仁,因為兩人都年青,一個英俊,一個俊美、看著那個都像自己。

他是皇上、早學會了不露聲色,人長的好顧然看著悅心,但現在是大考,才華才是第一。

他見十人入座後便現場出題。那十人的紙墨早已備好,學子們也正在等待著這一刻。

天啟皇帝想依著自己的性子出道題難難這些學子們。於是他把早準備好的題目寫了下來,寫好後讓太監往下傳。

這時大太監魏忠賢上場了,他拿著考題依次讓學生們看,傳到郝仁這裡時郝仁看到紙上寫著“魯墨法、勝乎”五個字,

魏忠賢裝作不認識郝仁讓他看了題後便將字條收走了。

郝仁想,這魯墨法是什麼意思,是魯國的墨子嗎?也不對,這法是啥意思,後邊寫著勝乎,是問誰贏了,那這是在打仗嗎!

他想了又想想不明白也就只是研墨不曾動筆、過了一會郝仁偷著看了一眼其它的考生、原來只有柳慶荷和吳仁杰開始動筆在寫。其它的考生也都是隻磨墨不動筆,他心裡平靜了些。

其實這不怨考生們笨,而是天啟皇帝出的這題出了他們所學的範圍,這道題的起因是因為天啟皇帝最崇拜的人是魯班,他對魯班的故事特別感興趣,他知道魯班和墨子有一場關係一個國家存亡的論道,也就是比誰更厲害。

當時魯班因與一個小國有仇,就幫助另一國要滅掉這個國家。墨子聽說後就去找魯班,他說他的弟子們在那小國以做好了防禦準備、你們要攻打的話也打不贏,不如別打了。

墨子的理論是止戰非攻、不願看到國與國之間相互攻擊,造成百姓生靈塗炭,當時魯班就與墨子鬥法、相當於模擬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