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貼醬的故事(第1/2頁)

作品:《我本明月仙

郝仁的小日子越過越快樂,自從把扇子放家後每天早上依然是到鎮上聽評書,然後到學堂,再回家吃飯。

這些天他對評書感了大興趣,雙龍鎮這家講評書的姓李、人們都叫他評書李,也是少年念過書,沒考取什麼功名的有文化人。

所謂評書,就是拿著本小說為大家講內容情節的人,那時認字的人少,並且小說也都是文言文,一般人看不懂、所以就有專門講評小說賺錢的人,就像經文只會念不行,得有人講經你才能懂得經文的意思一樣。

這評書李講書的水平很高,總能將小說裡的人物內容講的活靈活現,所以鎮上的閒人都愛聽,

這聽評書的收費標準沒什麼樣,評書李在街面上有三大間房,房裡擺了十幾張桌子,每張桌子旁放上三條長椅、評書李坐在北面的一張長桌子後面,他面向觀眾,桌子上一把戒尺,一本小說,一把茶壺、一個茶杯、說書時坐好身子,拿戒尺一拍桌子開講,大約講一個時辰後一拍桌子道“欲聽下文明天再講。”就算完了,第二天接著再講。

聽評書的人坐在凳上聽書時總會要些茶水,或再加個小點心什麼的,有炒爪子,水煮花生等小吃,這些茶水和小吃都收錢,一壺茶二文、點心、瓜子、花生都是三文,正常人都會要一壺茶,一樣小吃、花上五文錢,聽一個時辰的評書,

每天下來評書李也能收個一二百文錢,郝仁算是最有錢的,每天都會花十文或二十文。

他總是點心、瓜子、花生都要吃,聽評書的人也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花錢多的坐在前排、花錢少的坐後排,也有不願花錢又想聽的就站在後邊,如果人少後邊的桌子空著也可以坐下聽。

都是一個鎮上的,鄉里鄉親的評書李也不說啥、畢竟人家來了也算是捧了個人場,賣茶水點心的是評書李的老婆,是小生意也請不起下人。

這幾日評書李講的是《岳飛傳》,郝仁喜歡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所以每天一早就到評書李的店裡坐在最前排等著開講,

一連聽了十多天郝仁是越聽越愛聽,他感覺要比《三國演義》中的陰謀詭計故事還好的多,畢竟嶽爺爺的《滿江紅》在那裡放著呢、那種氣概無人能敵。

《岳飛傳》講了幾天後一個不聽評書的人也開始到店裡聽了,這個人生的如鐵塔一般的身材,滿身橫肉,面板黝黑,有四十多歲。

他就是雷火生的父親雷鐵匠。這雷鐵匠說是自己的祖上參加過宋朝太行山區的八字軍,跟著岳飛爺爺打過金兵,後來嶽爺爺被殺,他的祖上心灰意冷回到雙龍鎮安家,傳到自己以十幾代了。

雷鐵匠聽別人說評書李在講《岳飛傳》所以早上啥也不幹專門來聽評書。

雷鐵匠雖然愛聽《岳飛傳》但他不願花錢,也不是他小氣,而是平時評書李家的農具需要修打時雷鐵匠覺著活小也沒收過錢,

雷鐵匠的規矩是大活收費、小活鄉里鄉親的幫忙修修就是了、生一回爐子自己多打幾錘沒什麼的,

他覺得評書李也和他一樣,反正講一次評書多個人聽又不妨礙啥。

本來也沒多大錯,雷鐵匠不計較修農具,評書李不計較多個人聽評書,都很和諧,可錯就錯在雷鐵匠聽的入了迷,每天一大早就搶了前排的位置,

他坐下後不要茶水,只管聽書。

第一天評書李沒說啥、第二天還沒說啥,第三天第四天雷鐵匠還是每天挺著個臉只是聽書、評書李的老婆問要茶喝嗎!他說不要,又問他要點心瓜子嗎?他擺擺手說啥也不要,

晚上評書李的老婆和評李說、如果明天雷鐵匠再不要茶水她就要趕他走,不能讓他不花錢佔著前位,評書李道

“他就是個粗人,不用理他,”

評書李的老婆不依,定要趕他走。

評書李道“你別趕他,明天我自有妙計能讓他走,不但能讓他走還讓大夥看著高興,顯得咱文化人手段高明。”

評書李的老婆便不再說啥,只等明天看怎樣趕鐵匠走。

第二天一早,雷鐵匠又坐在了前排,評書李等人都到齊了、開始講書,他手拿戒尺揮了一下沒往桌子上放,而是道

“今天在講書前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大家愛聽嗎?”

大家一聽都拍手叫好,讓評書李講,以前評書李也在講書前講過小段子,一般都是些笑活,逗大家一笑,增加個活躍氣氛。所以大家都叫好。

評書李這時侯把戒尺往桌上一放道

“今天老李就給大家講個半夜裡跳羊圈玩羊的故事”。

大家馬上拍手叫好、郝仁和雷鐵匠也跟著叫好,

評書李便道“在二百年前的北宋年間山西省有一個小鎮,這小鎮不大,也有個幾千人,這鎮上有個大財主姓王。他在鎮上開了兩個糧油雜貨店,一個在鎮東一個在鎮真西,店裡生活用品,梨釺鋤鈀等一切用品應有盡有,這鎮上只有這兩家雜物店,所以生意很好做、價格他一個人說了算、雖然是這樣,但他追求的利潤也不高,每件貨物的利益都在一成和兩成之間。

這兩個店一干就是幾十年、鎮上也沒人能開第三家店搶生意。到這王財主年老時準備把這兩個店的生意交給他的兩個兒子,一個叫王大,一個叫王二、

王財主把鎮東的店交給了王大、鎮西的店交給了王二、也算是給弟兄兩個分了家,

在分家時王財主把弟兄兩人叫到祖宗的牌位前給弟兄兩個定了規矩,說是要弟兄兩人永遠和眸相處,不得因利不合讓別人看笑活、兩家店面的進價和出價永遠不能有差別,以防外人鑽空,進貨兩弟兄要一起進,價格壓到最底、兩人不能相互競爭。賣貨的價格也要一至,都要寫好價格掛在櫃檯上,以免有差別,

這樣子鎮上的居民就會就近鎮東的在王大的店買,鎮西的就會就近在王二的店買、兄弟兩個的生意就能保持平衡,不存在競爭讓利的情況。

弟兄兩人跪在祖宗的牌位前都說尊守王財主定的規矩、並誓按老爹說得做、價格通一、不私改價格、有事弟兄兩個商量著辦,任何人不得私自定價產生不良競爭的後果。

王財主見弟兄兩個能同心協力維護王家的生意也就安心了,把店交給了兄弟兩人。

半年後王財主西遊去了,這兩兄弟便成了兩個店的真正主人。

剛開始兄弟兩個確實都守規矩,可時間一長就不行了,兄弟兩個王二的心眼活、想多賺些錢、但漲價肯定不行、把價格降低些賣也不中、王大會不同意,到時王大現後會找事、必定弟兄兩個在祖宗的牌位前過暫的,但任何事都有變通的辦法。

王二想到了一條妙計、他在櫃檯的價格表前掛了個小牌子,上寫到凡買物者貼醬二兩,鎮上的人買物品者可貼醬二兩、

這訊息一傳出鎮東的人買東西也去了王二的店,王二的店生意一下火爆起來,

時間一長王大感覺來店裡買東西的人明顯少了,於是他就問領居們是啥原因、領居們告訴他了真實情況,

這王大一聽上火了,這不是不按父親定的規矩來嗎?他去王二的店找王二理論。

他到王二的店時,王二剛好在店裡、王二見王大氣勢洶洶而來,知道來者不善,於是趕忙把掛的牌子反了過來。

心想王大看不到牌子也拿他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