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洞房花燭生喜意 乾清宮來聖人諭(上)(第1/2頁)

作品:《紅樓士

“可是崢哥兒來了,近些來,讓我看看!”

賈母聽到響動,又有王熙鳳附耳道言,遂眯著眼,向到來的人影看去。

過去數月,因諸多原因,導致賈母的視力,下降的也是厲害。

近視之下,便是大順早有流行的眼鏡,其中作用也是有限。

而聞賈母所言,賈崢上前兩步,距離的近了,老太太終於是能看得清楚一些,她感嘆道“對比於去歲末,崢哥兒曬得黑了些,可是漢中之地貧苦,其中政務之事忙碌?”

關乎漢中叛亂之事,畢竟是地方小事,沒有釀成大禍,外加賈府中人,擔心此間訊息相告,老太太會更為憂慮,病情加重,故一直沒有道言。

時做聽聞,賈崢道“勞老太太擔心,崢受朝廷信任,於外處事,全當竭盡全力,其中忙碌倒也談不上,左右是有府員,行做相助照料。

反倒是老太太,府內之事,既然已經生,還當養好身體,才能讓府中安妥!”

榮府二房,本就是咎由自取。

賈崢在兩年前,就有相告,只不過到了現在,應驗之後,很多人才反應過來,可也沒有人,再去關注,當日賈崢到底是說了什麼!

賈赦聞此,面上一直顯露著不忿之態,此時重重哼了一聲。

越是看到寧府蒸蒸日上,賈崢一臉無所謂之態,他心裡越是懊惱。

不知道漢中的一些江湖人士,到底是怎麼做事的,有神京權貴,支付錢財,而為買了賈崢的賣命錢,到頭來,賈崢竟然還能好好的回到神京。

都是一個賈姓,賈赦本人,對於賈崢,本沒有生死大仇,更不應該如此針鋒相對才是!

可他自認為,賈崢三番五次,道言抵抗於他,又想著以前的賈珍,外有兒子賈璉之經歷,心裡一直咽不下去那口氣。

即便是老太太多次與他相告,當共同攜手寧府,儲存好賈家云云,賈赦一直都沒有當過什麼事!

包括現在,身處於賈母院內,也不是賈赦本人所念,多因老太太叫來。

賈赦的哼聲,毫不掩飾,但聽於此,能看到其他人,面色都有些變化。

即便是邢夫人,此時多少也感覺自家這丈夫,當真是個會生事的主子,還以為榮國府像以前一樣,有個貴妃,又有王家這顆大樹,協同依靠?

今時不同往日,寧府不覺間,再度成了賈家的門面!

賈母時下,原本見賈崢恭敬相告,心情也是不錯,可耳朵聽到長子的哼聲,不覺轉頭道“大老爺,你過往,即便同崢哥兒有什麼看法,時下,也當去了這個心!但觀現在,賈府上下,也只有崢哥兒才是賈家的未來和希望,你也別以長輩之身份,而做施壓什麼的,以後賈家中的大小事,便是以我這老婆子來了,可也多當同崢哥兒商議才是!”

賈母今日,一改往日的態度,竟然變得堅決不少,此種之態,讓人不禁側目之。

可今日的賈母,到底不是曾經的賈母,賈赦心裡並不會認同,而聽之,一張臉,頓時轉向了一側。

眼見於此,賈崢心裡,則是越認可,當日同榮府撇開關係的正確性!

就榮府這些人,不是一個人昏沉,而是很多人,都理不清道理來。

之前是賈政的二房,因皇室和朝野的爭奪,遭了厄運。

在他看來,大老爺賈赦當前這狀態,恐怕要不了多久,便會徹底將榮府給帶到坑裡去!

尊重榮府命運,以賈崢也不會過多幹涉什麼,包括賈母的一番話語,又如何去動搖,他那堅若磐石的心神?

“老太太明鑑,我所行事,一直以來,都是光明正大,有話直說,而不懼得罪一些人。

兩年前,我曾有告誡,以賈家中的一些混吃等死之輩,外有驕奢淫逸之流,當為賈家帶去禍事。

至今日,老太太當也看明白,我所言之事實結果若何?”

賈崢說到這裡,又看了眼陰沉著臉的賈赦,意有所指道“時至今日,還有人看不清輕重,或是心在他處,肆意妄為,而非行以自我約束,小心來日,再有潑天大禍上門!”

賈崢這話,也只是對人,隨口一說。

誰曾想,就是這麼一道言,卻是讓賈赦本人,忽然變得有些慌亂起來,更是下意識偷瞧了眼賈崢。

難道說,這榮府的賈崢現了什麼?

前番蜀王之幕僚,派遣中間人,來尋四王八公,以便將來成事。

在關乎其事上,賈赦不敢就這麼沒了那一品的爵位,咬牙決定壓上榮國府的命運,跟隨蜀王李秀堵上一把。

可過了這些日子,但看這些日子,蜀王一直沒有訊息傳來。

太上皇自病逝後,神京多地,雖然謠言四起,但蜀王依舊暗做,此中之行,讓賈赦心裡有些忐忑。

會不會是蜀王現了什麼?

行做了放棄,那會不會將他們也給供述出去?

賈崢的一句話,且是將賈赦的內心給放大開來。

而其人之面色變化,沒能逃脫賈崢的眼睛。

觀榮府大老爺之變化,賈崢心道看來這榮府的大老爺,果真又做了一些了不得的事情,紅樓裡,榮國府最後被抄家,包括寧國府,也一道落到了一個悲慘的結局,可見都是賈家這些人,自食惡果了!

想到了寧府太爺賈敬,今日他跟回來時,所道言的另一句話,恰是希望惜春,能回到寧府裡!

賈崢見此,心中已經有了決定,趁著回京準備婚事這些日子,當尋個機會,同毫無血緣關係,但是名義上的妹妹惜春好生談談!

此外,薛蟠的關係下,薛家之人,也當暗做提醒一二!

在賈母院內,賈崢所待的時間,並不算特別長。

只有大半個時辰,且於賈母的尊敬之下,多是聽著老人家嘮叨一些!

等回到寧國府的時候,寧府之內,竟也備好了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