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賈子安府中道言 忠王睜眼觀世界(下)

作品:《紅樓士

第154章 賈子安府中道言 忠王睜眼觀世界(下)

賈崢在江南確有見過被官府登記的傳教士,也有學習過他們的一些音。

在說到這些事,老忠王默做頷,沒有打斷。

“依照晚輩所知,在前明萬曆皇帝之前,西洋一些國度,早就開始向海上行做探索!

當時英吉利並非海上最強,還是如佛郎機等,於海上稱霸。

由此,他們建立殖民之所,於海上掠奪資源,並行以買賣人口事……”

“傳言處於另一處遙遠的地方,被西洋人稱作美洲之所,則在兩百多年前,即為之所登6。

包括我大順現在有種植的洋芋,紅薯,玉米之類,也是從該處傳出。”

“論及英吉利之本土面積,自然沒有大順龐大,但其在建立殖民所在,殺害本地人,行做吞併之間,枉顧仁義道德,所積累的勢力,遍及各地。”

“其中技術,如火銃,火炮,船隻等方面,近百年來,已有趕我大順。在此處,我記憶最深的,乃是傳教士所言之西洋蒸汽技術,也就是我大順國內出現的火機。”

“在他們描述裡,西洋人經過改進,用之可做開採礦藏等諸多方面……”

“殿下之問下,於晚輩建言裡,英吉利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小看的對手。在很多新技藝下,他們有很多長處,而這些長處,我大順需要有選擇的學習利用。另一方面,於英吉利之屬,大順不能完全以懷柔之姿態面對,當需為之強加影響,並讓英吉利國王認識到,我大順絕非弱者。”

“晚輩曾聽過一句話,即有人言之尋以爭之,而以爭之和平,可以和平也!”

堂舍內,賈崢不卑不亢,於英吉利的當前展,還有優勢劣勢各做介紹。

這個時機,同樣有助於借老忠王之口,向昌元帝告知大順同英吉利在一些方面的差距。

相比於他曾思考過的林如海,老忠王在此顯然更為適合了一些。

賈崢這話說出口的時候,年邁的老忠王尚在回思。世子李承,眸光則是亮了起來,看向賈崢的雙眼,再有不同。

賈崢以前表示過他對西洋的興趣,在火銃等方面,以皇子李聖恩信件所言,各有天賦見解。

但在今日“開誠佈公”的道言裡,他才現,賈崢的很多軍械改造想法,靈感且是多來自西洋。

從賈崢的言語透露來講,西洋在這裡的“創新”更為迅一些。

除此,很多順人以為大順就是世界中心,但李承早在江南任上,就知道大順之外,有很多國家。他們有的大,有的小。

賈崢所言,則說明了另一件事,英吉利等西洋列國的開拓,遠比大順所知更為龐大。

其中船隻屬,即賈崢所言“艦艇”,在很多方面,先進性已然趕大順……

再換句話說,若是在這些方面,大順依舊停滯不前,下一次英吉利等國到來的,可就不是什麼使臣,很可能是堅船利炮!

賈崢的道言,於常人聽去,有些誇張,李承結合他年前受皇帝命令,於南方沿海打聽,知道賈崢所言的,很有可能是事實。

當西洋列國在展進步,在佔據原屬於大順附屬國土地,並完成它們的擴張時,能夠想象得到,朝廷不主動做出應對,會出現什麼樣的危害。

誠然,此間訊息,若拿到朝堂上去討論,李承念及同父親乘坐轎子,歸附路上所知,朝中一些“守舊派”說不定會重新席捲,大言“閉關鎖國”論。

在朝堂上,朝臣們都知道,忠王府一脈,從太祖皇帝開始,就是堅定的對外開拓派,即同西洋做生意,並同時展大順自身。

太上皇朝時,因為利益之爭,還有黨爭因素作用,忠王一系才降低了朝中自身影響力,恰好當世太上皇放開商貿,與南洋和西洋廣泛合作。

到了太上皇后期,大順內部因土地兼併等多方位影響,太上皇意圖扭轉一些不利局面,故開始專為保守,並選擇傳位於太子,也就是當下的皇帝。

朝中局面動盪,皇帝和太上皇存在矛盾,亦有朝臣期待年邁的太上皇重新執政……但李承,包括忠王府作為天家信任者,自知更多內情!

看似矛盾重重的皇家父子,會不會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其中目的,正是糾正國朝展中,逐漸暴露的問題?

這些情況,忠王府自有一些猜測。

在李承看去,選擇父親與英吉利等國談判,足見國朝天子在這方面,還是有一些認可。即於西洋交流,包括技術交流方面。

但於這些“外來品”,皇家自然有在於維護自身統治方面的憂慮。

賈崢之介紹,則從另一方向,表明了他對於西洋諸國的重視,還有警惕諸事。

老忠王聽完後,復問起了他想知道的英吉利事。

賈崢於此對答如流,等離開忠王府時,已然燈火通明。

忠王府內,老忠王在看到送別賈崢返回的兒子,道“承兒覺得賈子安此言,關乎英吉利內外之事,有多少是可信的?”

李承躬身站立在堂舍內,將賈崢對言回思了一遍,道“父親,兒在江南,含這次為聖上處事,同一些傳教士的打交道里,所探聞諸事,能做判斷的是,子安在其中,有著非常充分的認識,大部所言該是正確的!

否則,英吉利人也不會那麼高傲,敢在我大順,如此失禮,而面聖上。

以聖上所言,喬治國王在信件中的道言,也有表示與大順貿易的一些想法。

正因利益驅動下,英吉利將來所行事,皆有可能!

故,兒以為此事誠該擔憂!

至於西洋技術,如父親當年所言,我等大順最好還是派遣一些國子監士子,前往探之,若能學習觀之,於國朝展當為有利!”

可能是年輕人的緣故,李承的想法,還是很大膽的。

賈崢離開前,就有建議可向英吉利派遣人手,順帶打探虛實,最好有個貼切印象,知己知彼,這邊,李承當著老忠王的面,就做了認可。

“今次若能與英吉利在此達成談判,有互派常駐使臣,而做全權處事之責!”

喜歡紅樓士請大家收藏紅樓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