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賈崢復獻安國計 林家姑爺嘆其才(下)(第1/2頁)

作品:《紅樓士

林如海聞言,目光久久投注在賈崢身上,繼而出言道“子安有何策略,不用顧忌,儘管道來!”

“是,學生之策,乃是行國債!”賈崢擲地有聲回道,他俊朗的面容上,實還帶著幾分凜冽。

大順而今情勢危急,如此缺錢,要軍餉,又要抗災的狀況下,只能試著行國債!

實自歷朝歷代,因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經濟,重農抑商政策裡,國債之出現,極度缺乏土壤。何況“家天下”之思想下,全天下乃皇帝之私產,何來借債一說?

但大順的情況大有不同,由太祖皇帝開始,商賈地位大幅度提高,才導致了而今官商勾結,一同剝削底層百姓之現象。

勢態緊急,皇帝既然已決定借打擊走私的名號,拿沿海官商開刀,賈崢不介意加一把火,將這把火燒向因時代展而富裕的商賈們。

商賈重利,從遼東和西北,及沿海軍械買賣資敵來看,若是大順危急而不自顧,這群人會率先將大順賣了也不一定。

再拿國內而言,利字當頭,於河南等地饑荒之中,商賈同州府官吏沆瀣一氣,藉機於糧食等必須物之成倍漲價,此乃是白蓮教能借機聚眾造反的重要原因!

而說起商賈隱約要挾地方,官吏為之謀變的根源,還在於太宗皇帝之後,特別是太上皇在位幾十年來,於勳貴和地方經商禁令的大幅度放開,因缺少監管,進而導致了國家財政的大幅度流逝。

尤其是糧食、食鹽等生活必需品,官方統籌佔比下降後,導致的動盪問題,更為嚴峻。於此,則是肥了商人和背後代表的權貴,帶來更大的腐敗問題。

讓皇帝處置這些吸血之肥羊,賈崢心安理得。

林如海是第一次聽說“國債”這個詞語,但在賈崢解釋下,恍然明白是何物!

“國債者,以學生看去,乃是以朝廷之信用,而為天下募集之錢資,相當於朝廷向大順子民借貸!

此間之屬,可設定一定年限歸還,含本金利息在內之資。因以朝廷之信用,可謂之安全性很高。”

賈崢敢這麼明著提出來,就料定皇帝會去考慮。

“國債”若是不好聽,還可以變成其他合適的名字,比如“國需”等。

此外,不需他多言,林如海也明白,黔百姓沒有錢,天下的錢,集中在鄉紳豪強權貴商賈手裡,一旦行國債,也是歷朝歷代的第一次,目標自然是這些掌握國家財富最大的群體。

從皇帝的角度看,若是昌元帝願意,甚至可以給勳貴之家,外有地方州府下達相應的目標,以讓之購買,籌集之款項,自可做專有用途,如戰事,建設,救災……

在賈崢解釋下,林如海很快明白了其中核心!

也是一種相對體面,好從勳貴手裡得資之方式!

見林如海沉吟,久久未言,顯然已經思索其中可行。

賈崢沉默了一會兒。

於江南任上,林如海就是一個敢於直面問題的官員,於地方鹽商深挖下,防止了國家財政的流失。

賈崢再道“此乃學生偶然所想,但以此事關係重大,學生也不敢建議聖上如此作為。然則,學生才疏學淺,個人所見,此法也是填充空虛的最佳法子了!”

言至此,賈崢嘆息了一聲。

若是宮裡決心動用此策,可以料想的是,未來一段時間,被“集資”的地方鄉紳官吏商人,於普通人的索取會更大。形成之迴圈下,地方亦會產生更大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