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林如海秉公推舉 江南覆試榜單出(中)(第1/2頁)

作品:《紅樓士

林如海接過試卷,當先看向了舉薦的同考官。

此人乃是翰林院庶吉士牛大量,也是前科進士。

實自前明英宗,一直到大順,科舉進士一甲常授翰林院修撰,編修之職。而於二甲、三甲中,再選才華橫溢之人,經過皇帝主持的“朝考”,可為“選館”。

林如海在當年得中一甲後,就擔任過翰林院編修一職,於翰林院內的官職任命很是清楚。

同年賈雨村當年就是經過皇帝“面試”,先為翰林院庶吉士,又三年,於下次會試前的考核中,再得優秀,才正式留任翰林院,並得授從七品翰林院檢討,稱“留館”,數年後,得以到地方擔任知府。

這次江南覆試,作為被召來的四名同考官之一,牛大量舉薦了不少試卷。

其為人博學,頗為實幹,年紀要比林如海要小十來歲,當年中進士時,已然三十有三。但這番年紀,已算得上年輕有為!

“牛選館稍坐!”

在向牛大量頷後,林如海認真研讀起了今夜舉薦來的最後一份試卷。

這次的時政策論數道,不知為何,皇帝所問者,除與金國戰事外,多與西洋有關。而西洋之國,在大順士人中,知之並不算多,畢竟誰也沒有去過那萬里之外,觀其展。

林如海則不同,於江南任上數年,以江南省經濟展,特別是對外貿易不斷加重下,同西洋接觸並不算少。故知西洋之展強勢,並不比大順差,知其不可小覷之!

遂於看過的幾分考卷,多見之誇誇其談,只見表面,仿若那紙上談兵之趙括,而不知時事要害,也就失了讀下去的興趣。

林如海但將這試卷的開頭一看,眼睛就是一亮,此第一題,乃是“今有紅毛國之流,而來中國,請設使臣,事做決斷處置之用,是否便於行策,可有規章!”

從數年前開始,西洋同大順恢復關係,特別是在瓷器、絲綢等當時代最強勁的“奢侈品”利潤誘導下,雙方加強聯絡後,列國就意圖建立同大順的使臣聯絡機制。

但在傳教士等多方面矛盾下,遲遲未行。而今皇帝出此題,大抵有意思,但朝廷一些守舊派的反對聲不小。

皇帝於覆試中出這一題,而沒有放在來年會試,或者是殿試,自有試探之心!

以林如海對皇帝所知,這是一個有大野心的雄主,早有看向域外之意。

否則,也不會在三年前,於瓊州海峽擊破英吉利船隊後,並使大順船隊向南洋行去,宣示國威,甚至向那英吉利喬治國王和法蘭西路易十五國王回了書信。

同因此之勝,才制止了英吉利船隊向大順沿海的擴張……

“漢之張騫、班等屬而出使外國,故有強漢。時代之展,今大順於外事之上,自不能閉關鎖國,故設使臣常駐,而曰大使館。另保大順子民,甚至建立海外水師基地,乃必由之事也!”

此間試卷,引經據典,林如海繼續讀下去,不禁沉浸其中。

從大順的當前實際出,此間士人所言,句句處於核心。

並介紹了中國和西洋,各自的使臣展制度,且言其中之責屬……

一如在江南任上,林如海一直是個為國為民的實幹之人,在看完之後,但知有幾個小缺陷,問題則不大,即生向天子推舉之心。

當他再抬頭時,現其餘幾名同考官正做等待。

“此卷可向上推舉,諸位且是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