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 無為有處有還無(七)(一更,求收藏,求追讀)

作品:《紅樓士

賈崢同樣坐在下椅子上,他雖想努力保持平靜,但在關乎一些同自身利益的秘密時,人終究不是石頭,還做不到平靜若水。

賈敬言語落下,透過燭火看向賈崢姿態,暗自點了點頭看來崢哥兒早猜到了一些東西,而有越同齡人的成熟穩重,想必他會做出正確的選擇。總之,我這也是為了寧府將來,只希望列祖列宗,莫要怪我才是。

“說正事前,我看崢哥兒有很多疑問,大抵是上次見面就想問的,但我沒想到,崢哥兒很能沉得住氣。現在有什麼事,你可以直接作詢,我知道的必然作答。”

賈敬手扶著旁邊桌案,也不知是不是錯覺,他這一瞬間,恍然變得蒼老些,又有些釋然。

緊緊盯著前方寧府太爺的面孔,賈崢深吸了一口氣,道“我的第一個問題,您和明教有什麼關係?”

賈敬抬頭看了眼,未有意外,隨之沉吟道“崢哥兒先問的且是這件事……與其說明教,不如說明教和寧國公府的一些陳年舊事。《大順太祖傳》崢哥兒看過嗎?”

賈崢頷道“看過,以《大順太祖傳》所錄,開良元年,得聞剛剛繼位的南明皇帝突兀病死,又知永昌皇帝兵敗山海關,全家遭難,同年原為永昌皇帝之義弟的太祖皇帝,早於益州積蓄力量,隨即以“恢復中華”為口號,立大順。

從蜀地而出,於大將李定國之助下,勢如破竹,收攏鄭氏,開啟兩條戰線,一路向京兆府進,殺向西北王張獻忠。一路往雲貴之地而去,破南明殘部,後則收攏。

時延平公得聞太祖大軍至,為驅除韃虜,同做歸附投效。隨即兵力匯合,在水師協助下,從兩廣之地揮師北上,與江南起義軍一道殺敵。

同年五月,將金人趕出了揚州一帶,避免江南大部為金人禍害。

金陵賈家,史家等,正是在此時,攜義兵於鄉地起事,追隨太祖皇帝。但賈家之盛,實際還是從太宗皇帝始……”

在賈崢七歲時,於臨西老家,借得老夫子書籍後,就認認真真研究了大順立國的經過。

這裡的永昌皇帝,不是別人,正是明末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

大順太祖皇帝李廣慶,乃為李自成從弟,於李自成起事,後攻往大明京師之時,他竟是主動率部拿取漢中一帶,直入蜀地。

而李自成依照明末軌跡,順利攻入京師,還沒得及稱帝,金國的多爾袞就率部往山海關殺來。

後面之戰局,不出所料,李自成兵敗,沒能逃掉,舉家被殺。於大順立國後,為順太祖追封為“永昌皇帝”,藉此收攏天南地北的大順殘軍。

於這次決定勝負的山海關大戰,唯獨缺少了一個關鍵人物,吳三桂!

直到前幾年,賈崢於縣學進學時,偶然看到的一叫《遼東群英傳》的民間傳記文字,才有記錄這個名字吳三桂者,遼東人士也,原遼東總兵之子,時中武舉,年少有為,憾之於歸鄉途中,遭遇劫匪而亡。時遼東總兵大怒,上書朝廷,剿匪數月而不停,後路不拾遺,時人歡慶。

而在《大順太祖傳》的記載裡,順太祖“少時不好讀書,好任俠,喜交友,以除盜名震鄉地,後遊歷全國,行俠仗義”、“崇禎元年,入神京,有嘆朱明之哀”。

即於崇禎元年,剛中武舉的吳三桂,正好為盜匪所殺。

這種巧合,如果是偶然,那後面他探尋到的一些事蹟,就讓他這個知道明末歷史的人,就感到有些不尋常了。

明崇禎十二年,原陝地三邊總督洪承疇,轉任薊遼總督,赴任途中,不幸遇刺身亡。而在原本的崇禎末年,其人松錦之戰大敗後,先不降金國,後做投降,同金兵入關。《大順太祖傳》所錄同一年,順太祖攜人遊歷於薊遼一帶,結識薊遼群雄,為十多年後,團結薊遼好漢,趕走金人,收復失地,打下了基礎,但以賈崢看,洪承疇之死,同之脫不了干係。

……

林林總總,這位順太祖年輕時,每到一地,都在除去叛明降清的奸逆之間,還結識不少人,有富商,也有像賈家一樣的地方大戶。

賈崢有個猜測,這位大順太祖皇帝,乃是一個穿越者,並像現在的他一樣,一直為亂世謀劃。但從行事風格來看,絕不是二十一世紀的老鄉。

處於亂世裡,提前手下李定國等明末大將,又殺去一應叛臣,可見是抱著大志向的,於建州女真是為痛恨。而觀之對火器之改動應用,外有立國前期,於水師重視,南洋紅毛軍痛擊,及於西洋人限制來看,該是明亡之後,至清末之人。

可惜這等人物,因戰場上,時常身先士卒,後傷病之加,積勞成疾下,於大順還都神京的三年後,一命嗚呼,享年不過四十六歲,正該是大有作為時。後因大統之爭,大順面對金國攻勢停頓,太宗皇帝於寧榮兩國公等各方勢力支援下,得繼皇位,再向金國用兵時,敵人已經回了血。

每想到這段歷史,賈崢也不得不感嘆國運如此。

金國未滅,而今西北也有強敵,戰事不斷,大順四面有敵,國庫再度空虛,權貴鄉紳瓜分大量財富,百姓難以生存,內憂外患下,局面會越來越動盪。

賈敬突然說起了大順太祖,恰逢明教也是在那個時候重現……

看來賈家,至少之寧國公這一支,同明教淵源頗深。

“正如你所說,明末天下動盪,太祖皇帝建立偉業,才避免了華夏大地遭遇浩劫,時金人入關,其言‘非我族類’,其中所行,天憤人怒。我賈家當日,亦做追隨,且於江南山林而做周旋。

當時先祖同金人交戰,不幸重傷,正是為時明教中人所救。後,我等這一支,與明教有了關聯,一直及今日,此中事,也只有歷代寧府主人才知道。

我本以為到了我這一代,事該結束,直到十七年前,我回金陵老家祭祖,又有人尋了過來……”

喜歡紅樓士請大家收藏紅樓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