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天恩難測心似海 林之孝面林如海(中)(二更,求收藏,求追讀)

作品:《紅樓士

現賈崢坐在椅子上,於此間殿舍內,靜靜打量著他,臉頰有些凹陷的內侍,有些著急道“賈公子難道還不相信嗎?賈昭儀有事相商,就在不遠處的宮舍,還請賈公子快一些,隨我而去面見!”

目視這一幕,賈崢心底越淡定,眸光幽深平靜,道“我受聖上所召,來此等候,宮廷之地,又豈能隨便行走?我讀四書五經,禮儀亦知胸懷,更是為聖上臣民……你且回去,告訴你身後那位貴人,就說我賈崢不願往之……也或言之,你們別有其他念頭?”

內侍聽此,眼底閃過慌亂,但覺賈崢的視線,讓人頭皮有些麻,他低頭輕聲道“昭儀念及賈公子乃同族,才相召出言,也是為了救賈公子一命。賈公子大禍臨頭而不知之,那我便做回稟,勿要後悔才是!”

說完這句話,內侍匆匆離開,賈崢觀之背影,此時未有言語,心裡則多了些思考。

能堂而皇之踏入,此間殿舍中人,視而不見……這裡面果然大有問題,到最後,被他猜到了一些真相,由此怒,妄圖激將……其中作為,於他留心下,甚是可笑。

以這漏洞百出的作為,還處於這個時候,顯然不會是那位入宮後,能於深宮站穩腳跟的賈元春所行。

最大的可能,是有同賈元春關係惡劣的宮中妃嬪作為!也有可能是有人針對賈家!還有他賈崢!

一入宮門深似海,皇宮之內,藏著多少腥風血雨,平常人,亦難見之。類比於朝堂,同樣如此。

況且,就算是真的賈元春送信,他也會保持距離。

咚咚!

少頃,再度有急促的腳步聲響起,賈崢凝神望去,竟是戴權親至!

許是看在之前的銀子上,往御書房的路上,戴權復叮囑了賈崢一些小細節。

御書房處於暢春園內,大方向則是乾清宮東南側,昌元帝喜歡此地幽靜,遂下朝之後,喜歡於此辦公,另見臣子問事。

賈崢在到達御書房前後,戴權親自入內彙報,趁此時機,他以目光打量了下週圍。

視線之中,御書房外顯得很清淨,有亭臺畫廊之所,往來的內侍,莫不放緩腳步。但於內外,賈崢還能感受到幾道目光注視,該是於此地保護的大內侍衛,處於暗處。

“賈公子,聖上召你入內!”

又跑出來一個內侍,不同於戴權身上的蟒服,且是著有飛魚服,滿臉蒼邁之態。

賈崢應道“是,多謝公公!”

緩步踏入後,賈崢一直向前,跨過數門,直往最裡而去,便覺越暖和。

待前方傳來翻書聲,他腳步再度放緩了些,便見此間殿舍裡,最上方,有桌椅書架,一箇中年男人坐於此,其穿著黃色龍紋雲肩襴通袖圓領袍,頭戴著民間很常見的四方平定巾。

初見去,相貌巍峨方正,天堂飽滿,給人一種私塾先生的感覺,且讓人感受不到懼怕,有種難言的隨和親切。

“這位就是大順天子,昌元帝!”

賈崢心道。

他頭一次見到皇帝,還是活的皇帝!

御桌一側,先一步踏入的戴權,頭也不抬,此時正專心研墨,彷彿沒有感知到賈崢步入。

似是察覺到了賈崢的視線,昌元帝突然抬頭,面上笑道“你來了!”

賈崢忙按照利益,行揖手禮道“江南士子賈崢,見過聖上,聖恭萬福!”

大順同大明一樣,普通人不僅是見了官吏,不用跪拜,見了皇帝同樣如此。

而如太祖年輕時好養士之風,像賈崢這樣,若是鄉試有功名計程車子,一般情況下,甚至可以持劍而行!

面見天子,尋常時候,也不需說“萬歲萬歲萬萬歲”,且道“聖恭萬福”。

至於“萬歲”一詞,原本就是祝頌詞,言表讚賞。

從前明的洪武三年正月開始,明太祖朱元璋之令下,全國不再以“萬歲”稱呼皇帝,至今朝,同樣如此。民間如秦漢之世,則常以“萬歲”言表喜悅讚美。

昌元帝見賈崢相貌高大英俊,彷彿看到了年輕時的自己。又以“江南士子”而居,非是“寧國公”之後,還真是個有骨氣的少年,他面上依舊帶著笑意,如同一鄰居大叔般。

“不需多禮,來人,賜座!”

“謝陛下!”

賈崢見此,又一禮,這才小心坐在旁邊椅子上,只挨著半個屁股,身體前傾,做聆聽狀,心中實則寬鬆了些。

不同於想象中那樣,大順天子至少比他所料還要和藹。但能坐在這個位子上,亦不可以常理度之。

察覺到賈崢的緊張,昌元帝道“白日時,宣王入宮,有言你道論遼東戰事,朕有幾處還有疑問,想聽你再說說。若是說的好了,朕自有賞賜!”

果然!

從順天府回來後,他與李聖恩,馮紫英所言,除了滅敵之策,又有關乎舉國之策。

其實早有思慮,會傳到昌元帝耳中。機會是需要主動把握的,這樣也好為他將來的仕途打下根基,亦是在確定昌元帝的一些想法後,由此迎合,表明了他的一些立場。但因時間緊迫,只說了一個大致方向。

而今皇帝召他一介布衣士人,第一件事就是問此,可見其中關憂之切。

大順國庫空虛,內憂外患,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間,誰說皇帝不自知?

奈何太上皇私底下依舊把控大權,才讓之破顯無力。

“請聖上示下!草民知無不言!”賈崢應道,暗自思襯起了對論。

“朕聽獻王道,你不贊成獻王初至遼東,即處置前線將領,當循序漸進,這又是為何?”昌元帝靠在椅子山,揮了揮手,讓戴權也下去後,獨自問道。

但以御書房內,明處只剩下他和皇帝二人,賈崢沉默片刻,道“草民聽聞,自去歲以來,聖上撤換了三位遼東節度使,另有數位統邊大將,但我等大順軍隊依舊敗多勝少,可見遼東邊軍問題,不在於統帥之人,而在於內……若是獻王代聖上親往,強加處置,說不定會引起內部大亂,而叛之,獻王安危亦將受到威脅!此行得不償失也!”

喜歡紅樓士請大家收藏紅樓士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