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孫仲謀蒙吞併之心,張文遠領禦敵之命

作品:《三國之再世諸葛

自從劉備從成都出走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派去解釋的張松與法正也杳無音信,劉璋每日都生活在惶恐與懊悔之中,尤其是聽說現在劉備的大軍已經坐穩了葭萌關,還派出大軍攻伐漢中又是擔憂,又是驚懼。

張任等人提出意見,說是應該儘快派兵奪回葭萌關,否則門戶一開,劉備必將長驅直入。

也好在劉璋真的是毫無戰略眼光,還對劉備抱有一絲希望,覺得劉備並不會如同張任這些人的想法那樣來謀害自己的益州。

最後在張任苦苦勸諫之下,也只是讓他駐兵各個關口,他自己則是不斷的修書給劉備,希望劉備能夠摒棄前嫌,兩家重歸於好。

另一方面,曹操聽說劉備正在進攻漢中,心中擔憂,覺得此番若是被劉備拿下漢中郡,對他是極其不利,於是派遣夏侯淵、張合分為主副將,統率大軍十萬也去進攻漢中,並且派遣使者向東吳施壓,要求孫權於他合擊劉備,否則就要親提大軍再次南下。

孫權這邊如今也並不好過,有心擴張,卻是力有不逮,往南的交州等地雖然已經被東吳劃歸到勢力範圍之內,但是那邊地處偏遠,瘴氣叢生,人煙罕至,有心開卻是無人響應。往東已經到了大海,雖然不時派遣船隊探索,也只是探索到一個比較大的島嶼,又因為實在是離大6太遠,雖然遷居百姓過海,但是生活習慣有很大的差別,展也是相當困難。往北則是曹操地界,前年已經試探著進攻了一次了,說不得是死傷慘重,也算是大傷元氣,若不是陳亮救助,他兩員大將都要因此喪命。往西則是荊州地區,已經在妹妹的婚禮上送於那諸葛亮作為嫁妝了,若是再去征討,一是妹妹面上不好過,二是怕世人笑話。

正當一日無奈中閒逛花園,孫權和老臣張昭說起,霸業無望,四周無可以擴充套件之地。

張昭言道“主公若是真有擴張之意,四周之地,未有荊州可取。”

孫權雖然有些心動,但依然有些猶豫,說道“荊州之地,當年已經許給諸葛亮為我妹嫁妝,復取之恐天下人笑話。”

張昭笑道“主公何須多慮,天下諸侯哪個不是反覆無常,就單說那劉備,最為毒辣,表面上仁義謙和,此去西川說是為劉璋拱衛西川,到頭來還不是想吞併劉璋的地盤,更別說當年的曹孟德,連袁紹這樣多年摯友的地盤都攻取下來,還想搶袁紹的兒媳做老婆,真乃是毫無廉恥之心。再說,荊州地盤主公是為妹妹做嫁妝許給那諸葛亮的,但是主公想想,現在荊州何人做主,還不是那劉備?主公可以假託劉備強佔主公妹夫的地盤要求劉備交還荊州,若是不肯就將幫助妹夫搶回荊州,如此,天下何人敢議論主公。”

孫權說道“茲事體大,容寡人找公瑾商議一下。”

張昭笑道“主公忘記那諸葛亮對公瑾有救命之恩?更何況小喬夫人與那諸葛亮的小妾已經義結金蘭,恐怕公瑾不肯幫助主公,反而害了主公大事。”

孫權思索片刻深以為然,再問張昭“那依子布所言,計將安出?”

張昭說“臣聽聞,三小姐為那諸葛亮誕下一子,何不請三小姐書信一封交給那諸葛亮,說是孩子病重,請諸葛亮歸來商議,等那諸葛亮歸來,便將他軟禁下來,對外卻宣稱諸葛亮在劉備處受苦,被強佔荊州,求助於主公。”

孫權覺得此計甚妙,但又反問道“子布之計甚妙,只是我妹妹性格剛烈,不肯做這等欺騙之事,該當如何?”

張昭笑說“主公此言差矣,三小姐自有身孕以來,那諸葛亮便舍江南而回荊州去了。如此一年有餘,想來三小姐也是記掛的緊,只消說是為了讓三小姐一家早日團聚,我想三小姐應該是願意的。”

果然,孫權與孫尚香說出此計之後,孫尚香最終還是答應了寫下這封家書,之後孫權就請諸葛瑾親自跑了一趟荊州,將書信交給此時的荊州主事孫乾。

孫乾獲此書信坐立難安,又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派遣傳令官先去找關羽,將此事告知關羽知曉,畢竟關羽也正攻向關中,他那邊大將如雲,總能想到辦法將書信儘快傳到諸葛軍師手中。

······

從襄陽到上庸,也就半日水程,傳令官將書信交到關羽手中時,關羽正在整理上庸郡的一應大小事務,就在前日,關羽大軍壓境,上庸守軍見逃命無望便舉城投降。

關羽念在守軍獻城有功也並沒有對他們做出懲罰,只是按照陳亮想來的做派,願意參軍的便分散編入荊州軍,不願參軍的,便放路費遣散回家,或者是無家可歸之人,便就近安排荒地供其生存之用,甚至還未這些人提供種子和工具。

這也是為什麼荊州軍聲譽如此浩大的原因之一,幾乎沒有任何軍隊會如同荊州軍一般。

徐庶看著手上的來信,經過一番思索,便問傳令官“是何人送信而來?”

“回稟軍師,送信人乃是諸葛軍師胞兄,諸葛瑾先生。”傳令官回答道。

徐庶聽完眉頭緊皺,打走傳令官後,對關羽說道“雲長,這封家書我覺得有些蹊蹺。”

關羽拿來信奉一看,並沒有看出來哪裡不對,於是問向徐庶說道“元直,你且細說,恕我眼拙,並沒有看出什麼問題。”

徐庶說道“這封信的蹊蹺有三。”

“其一,送信人乃是諸葛瑾,要知道若真的只是孩子病重,送信人因是孫小姐府上家丁,並不需要請叔伯送信那般嚴重,既然是諸葛瑾送信而來,極有可能是孫權要求,這其中的目的便值得推敲。”

關羽一聽,深深點頭,覺得很有道理。

“其二,送信的目的地不對,若是真的事情緊急,送信之人尤其是諸葛瑾,應當很急切的想盡快送到孔明手中,而不是將信送到荊州,讓我等轉交。”

“其三,信件的筆跡不對,若真是孩子生命垂危,身位母親,孫小姐應該是心急如焚,筆跡也會隨著心情劇烈波動而出現一系列異樣的筆鋒,但是你看這封信上的筆跡,行文流暢,字跡清晰,並不像是焦慮之下書寫而成。”

關羽深以為然,就問徐庶說道“既然元直認定此信為孫權派人假作,起目的為何?”

徐庶轉向關羽說道“此計庶也曾深受其害,此乃騙孔明往東吳而囚禁也。”

關羽聽完勃然大怒,拍案而起說道“孫權小兒,盡敢做出此等詭計。難道他忘了與我大哥的同盟之約嗎?”

徐庶寬慰道“諸侯之間哪有信義可言,無非就是誰給的利益大而已。”

關羽聽後依舊憤怒不已,問向徐庶“那元直以為,我等是繼續往漢中進軍,還是班師回援?防止東吳小賊偷襲荊州。”

徐庶笑道“孔明進川之時,曾經留信於我,說是若東吳來犯,可遣張文遠御之。”

喜歡三國之再世諸葛請大家收藏三國之再世諸葛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