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周公瑾柴桑辦喪,陳諸葛靈堂祭文(第1/2頁)

作品:《三國之再世諸葛

一行人未到周府,便隱約聽到有人哭喊招魂,幾人心中具是一緊,待行的近了,見到門外豎起的招魂幡,赫然寫著周瑜公瑾幾個大字,陳亮身邊的孫尚香立時哭喊出聲。

“師兄!”一邊喊一邊又夾緊馬腹,急奔而去。

那馬兒還沒奔到周府門口,孫尚香便飛身下馬,急急望內跑去。

“師兄!師兄!”

聽著內院傳出來的痛哭聲,一行人無不為之動容。

陳亮也是催馬快跑幾步,到了大門處,只望見院內補滿素篙,白布將庭院已然包裹了起來,幾個僕人爬上屋頂揮著招魂幡,哭喊著“都督歸來”!幾個僕人又在庭院內撒佈紙錢,大堂內已是豎起了周瑜靈位,上書“大都督周公瑜之靈位”,周瑜靈柩就躺在靈臺的後方,小喬身著素衣,面帶淚痕,跪於靈前,身旁的孫尚香也是脫去了華服,讓人送來孝服換上了。兩人跪在一起,悲痛欲絕,哭泣聲不絕於耳。

對側乃是孫權,魯肅等一眾在柴桑的文臣武將,幾人見到陳亮到此,紛紛起身,程普起身怒斥“諸葛孔明,你設計害死我家都督,還有臉來這裡作甚!給我滾出去!”

一旁甘寧等人也是起身,雖然並沒有給陳亮好臉色,但終究還是沒有把難聽的話說出口,程普見陳亮並無動靜,氣憤向前正欲推搡陳亮,一直不好意思說話的太史慈,終究還是攔住了程普,太史慈說道“程老將軍,大都督箭毒迸而亡,也不好將此事怪罪到諸葛先生身上。”

魯肅也前來勸道“主公之意,善待嘉賓,不可亂了禮數。”

程普也是明事理之人,此前或許真是因為過於悲憤,才出言怒斥陳亮,此時被太史慈阻攔,也就不再作聲,退步下來。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此情此景之下,陳亮也突然覺得神情恍惚,往日雖然和周瑜勾心鬥角,單在赤壁大戰中,兩人卻是惺惺相惜,共事一場,也算緣分,過往雲煙歷歷在目,音容笑貌猶在眼前,如今周瑜卻突然撒手人寰,卻是也讓人惋惜。

陳亮有景生情,聯想到自己在原來的世界或許也是這麼年輕就沒了,父母家人是不是也如現在這般悲痛欲絕。

環顧左右,無人不再痛哭,無人沒有落淚,又想到自己那個選擇任務,如今也算是自動選擇了救援失敗那個選項,一想到自己老婆兒子都沒了,陳亮也頓感悲從中來,失聲大喊道“公瑾,我來遲也!公瑾!公瑾那,慢些走!”

陳亮步入靈堂,聽聞那滿屋的哭泣聲,愈有些收不住情感,嚎啕大哭,情真意切,讓人無不感懷。

小喬見狀,收拾淚容,蓮步輕移,走到陳亮面前,請陳亮起身,而後說道“先生莫哭,公瑾臨終之時,留有遺言,請魯肅大人代替其職,意在孫劉兩家交好,以抗曹操,望先生深解公瑾之意。”

陳亮聽完,起身回禮,又望向孫權和魯肅那邊,孫權點頭說道“公瑾生前曾諫言,孫劉兩家永世交好,卻是孤一意孤行,才害的公瑾舊疾復,不治身亡,乃孤之過也。孤與公瑾名為主臣,卻情同手足,若是公瑾能起死回生,除卻這江山不要,我也不怨不悔!”

孫權說完也是淚如雨下,難掩痛苦之色。

小喬聽聞,也是用衣袖沾了沾眼角的淚容,又對孫權說道“主公請不必掛懷,公瑾生前常說,大丈夫為主謀利,豈有不竭忠盡智之禮,或許,這就是他命中註定的結局。”

而後轉身對向陳亮說道“諸葛先生,公瑾時常提到,此生只與你為勁敵,卻每每算計不過,曾言‘既生瑜,何生亮’先生此番肯來弔孝,妾身尤是萬分感激,不如請先生為公瑾做一番祭文,也好······”

小喬說著說著,背過身去,淚水沾溼衣袖,忍不住抽泣起來,身後跪著的孫尚香見狀忙起身安慰,眼中有些無奈的看著陳亮,示意他不要在意剛才小喬姐姐說的話。

陳亮悲苦,也是有感而,又回憶起當初諸葛丞相為周瑜所做的祭文,也是感覺到當初的丞相對周瑜離世的複雜情感,既是喜自家少了一個勁敵,又是悲世上少了一位知音。

思慮片刻,陳亮跪拜起身,祭酒完畢。

“嗚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豈不傷?

我心實痛,酹酒一觴;君其有靈,享我烝嘗!

吊君幼學,以交伯符;仗義疏財,讓舍以居。

吊君弱冠,萬里鵬摶;定建霸業,割據江南。

吊君壯力,遠鎮巴丘;景升懷慮,討逆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