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提醒邱索提親(第1/2頁)

作品:《寒門武狀元

6孝原再次震驚了,但這次,他只是稍微驚訝了一下便覺得這也沒有什麼,比起他真的能讓嚴泰和受的處罰,真的讓巡撫衙門為了他一個人布那樣的通告,一切都很正常了。

“行,我知道了,你現在有了三大產業的作坊了,可你還要赴京,今後還要當官,也夠你忙的了。”

6孝原玩笑似地說了一句。

邱索也玩笑似地說道“沒辦法,以前窮怕了,有了機會,就不顧一切地幹了。”

“不過,我想過了,每年我那三個產業上交給官府的稅金,估計不會低於兩萬兩銀子,以後沒有了那個嚴泰和的掣肘,您也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兩萬兩銀子?你確定?”6孝原再次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地問道。

這個邱索,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邱索鄭重地點頭道“我說的是至少,您聽清楚了嗎?”

6孝原心中大喜,他一個知府衙門,每一年所有的糧稅加起來,摺合銀子也不過十多萬兩銀子。

大部分交給朝廷,因此府庫一年下來,能剩下三萬兩銀子左右就不錯了,而近幾年,由於嚴泰和加徵了稅率,府庫的銀子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還因為吃老本,府庫越來越空了。

這也一下子提醒了6孝原,這要想增加府庫的收入,單靠那些糧稅、鹽稅、契稅等還真不行,應該鼓勵民眾從商,或許商稅反而能成為稅收的大頭。

想到這裡,6孝原問邱索道“阿索,依你看,我要是在建陽大力鼓勵老百姓從商,府衙是不是也能增商稅的收入了?”

見6孝原由此受到了啟,邱索會心地笑了,說道“伯父說得對,自古以來,都是士農工商,將商業排在最沒有地位的位置,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世人都以為商人是倒買倒賣,不能創造價值,這其實是錯誤的,只有商人將老百姓生產的東西能夠賣出去換成錢,才能讓老百姓更加積極地去勞作,想辦法增加各種產品,這樣也就能更加豐富各種物資。”

“因此,我認為,一個地方從商之人越多,越能刺激一個地方快富足起來。”

邱索不是學經濟學的,也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與6孝原說。

而他這些話也通俗易懂,6孝原決定要好好思考一下邱索的話,只可惜,邱索就要去京城了,不能與他在這方面談得太多。

不過,6孝原還是抓住這個時機,與邱索一起討論瞭如何快讓建陽的商業展起來。

邱索於是先講了官府應該降低商人從商的門檻,要允許老百姓一邊種地,一邊經商,接著從生產、供應、銷售、倉儲等方面跟6孝原講了官府應該如何給老百姓提供方便。

既要不違背朝廷的法度,又要能懂得變通,使得建陽的商業達起來。

6孝原最擔心的是以後人們都從商去了,那就沒有人種地了。

邱索卻給他出了主意,官府要定期檢查農民種地的情況,農民只要自己種了地,能每年交足官府需要的糧食,他們利用閒暇時間,愛經商都去經商,愛養牲畜養牲畜,不僅不會影響糧食生產,相反還能促進糧食的生產。

比如鼓勵農民多養牲畜,這些牲畜的糞便又能肥沃土地,糧食產量也能提高。

並且還講了要鼓勵老百姓開辦作坊,鼓勵的辦法是不要一開始就大量徵稅,要讓老百姓覺得除了交稅還有賺頭,才能刺激老百姓開辦更多的作坊,才能讓整個建陽都一步一步富起來。

邱索講的這些令6孝原感覺茅塞頓開,這個邱索,他的腦子是怎麼有這麼多的主意的呢?

“阿索,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件事,伯父想問問你的意思。”

邱索不知道6孝原又想到了什麼事,便說道“伯父但說無妨。”

“是這樣的,你也一直知道小曼那妮子的心思,她今年也已經十六歲了,你今年十七歲了,自從小曼獲了金袖之名,親自上門或者請媒人提親者絡繹不絕,我原本想等你考取功名後再說,但現在,你都能得到皇上的親自接見了,我以為那什麼功名都不重要了,你的意思呢?”

原來,這是提醒邱索可以向他提親了。

邱索心裡還是挺高興的,說道“感謝伯父大人如此厚愛,此事,我回去與孃親商量一下,爭取在我去京城之前,請媒人上門,先把這事給定下來,伯父,不知你有沒有好的媒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