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嚴泰和關注邱索(第1/2頁)

作品:《寒門武狀元

接下來的時間,邱索又帶著人來到了沅湖縣。

目前,沅湖縣這裡有上萬名民工正在做加固堤壩的活計,齊知縣也一切都是按照邱索的要求管理這些民工。

每人每天十文錢,伙食一日兩餐的分量很足,民工們現在幹活特別有勁。

雖然只過去了二十來天的時間,但人多力量大,那些垮塌的堤壩大都填上了,還有十來天的時間,第一階段的修補堤壩任務就能完成了。

接下來就是第二階段的任務,除了要將以前損毀的堤壩修補好,還面臨著加高和加固。

邱索這次過去,是要從中抽調一部分人出來,專門修建各種房子。

泥瓦匠和木工等都從龍嶺山這抽調過去了,又在那些饑民中徵用了大量有手藝的匠人,先燒磚瓦,再建房子。

另外,他在當地租用了一個宅子,專門研究蘆葦紙的製作方法。

東漢蔡倫在不斷地實驗之下都能造出紙來,邱索不相信在自己知道造紙的各種流程和原理的情況下還不能研究出造紙術來。

按照前世的記憶,邱索知道造紙先是要將蘆葦製成紙漿,再將紙漿過濾,分離纖維,抄紙,塗布,加工等過程。

他指定民工們先把蘆葦切成小段壓碎,然後進行蒸煮,直到成為漿狀。

再經過篩漿脫色漂白等工藝流程後,用水稀釋,最後將溶有植物纖維的水均勻地噴灑在毛布或其他布狀物上,用高溫壓碾,溶在水中的纖維就會在毛布表面脫出,成為紙。

這個過程看上去幾句話就講完了,但真正要造出質量好的紙還是費了邱索好大一番工夫。

也是透過不斷的試驗,花費了一個來月的時間,才造出來了第一張紙。

而且這第一張紙,還不是很符合要求,色澤偏黃,厚度不均等。

又經過多次實驗之後,符合要求的紙張總算製作出來了。

只是這個手工造紙的工藝太麻煩了,花費大量的人力不說,時間成本也不低。

為了能快生產出這個年代質量好的白紙,邱索又開始不斷地改進那些造紙的裝置。

比如打造了若干個專門用煤炭作燃料蒸煮的蒸球,專門用於搗碎蘆葦的碾滾,專門用於壓幹水分的壓床。

……

話題回到潭州城。

池興閔一去不回,6孝原也去了京城,建陽也沒有傳來民亂的訊息,這些都讓嚴泰和隱約感覺到了,事情可能沒有按他預想中的展。

他想再派人去建陽瞭解一下情況,但由於以前李成業的失敗,池興閔也一去不回,令嚴泰和警惕起來,派誰去,如何查,他都要有一個萬全之策。

再說,民亂也不是一時就能亂起來的,池興閔說不定也一起去了建陽那邊替他辦事,再派人過去的話會不會反而打亂了他的安排呢?

還有是6孝原正好也去了京城。

如果這時候建陽亂起來了的話,他6孝原去了京城面聖,這段時間裡就算生了民亂,6孝原也能因為不在建陽而脫罪。

想到這些,嚴泰和決定還是要等一等再說,最好等到6孝原回來之後,建陽的民亂才會爆。

這一等,時間就到了萬安十七年二月份。

此時,嚴泰和因為青衣衛這三個字差不多都將邱索給忘記了。

這天,建陽府代理知府李雲帆突然求見嚴泰和。

見到李雲帆之後,嚴泰和又想到6孝原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前來他這裡拜碼頭,心裡就十分不快。

經過李雲帆的提醒,他才記起來,原來6孝原因為他女兒獲得金袖之名去京城面聖去了。

嚴泰和的心裡更加不快了,好你個6孝原,去京城面聖不是要經過潭州城嗎?你不知道經過之時順便來一趟巡撫衙門見見我嗎?

這分明就是不尊上官,不給我這個巡撫的面子。

嚴泰和的心裡,又多了一層與6孝原的隔閡。

很快,嚴泰和就知道建陽府的代理知府是來幹什麼來了。

原來是建陽府向巡撫衙門上呈一份文書,這文書關於三月份科舉考試安排的,請嚴泰和就有關建陽府三月二十二日開始的科舉安排進行批示。

大盛朝科舉分文舉和武舉。

文舉更受人重視,武舉雖然也影響他們的為官成績,但主要還是留於面子這個層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