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當歸何處?(第1/2頁)

作品:《大明:我和重八爭天下

安慶小孤山,陳友諒軍營地。

“這陳友諒登基稱帝也就算了,居然連陛下都殺了!天下竟有此等悖逆狂徒。”

傅友德看著坐在主位的丁普郎憤憤道。

丁普郎看著手中信件,這是自己的一位親信,從江州來的,盡述了陳友諒在江南的所作所為。

陳友諒稱帝早就傳檄各地了,但肯定沒說自己弒君登基。

丁普郎眼中都是憤怒,對於徐壽輝之死,他還能釋懷些,最讓他痛恨的是陳友諒前些時日居然殺了趙普勝。

想當年,彭瑩玉收了他們三個人為徒,都改名為普字輩,加上個傅友德號稱四大金剛,約為兄弟。

陳友諒卻因為當初趙普勝想隨俞通海他們歸降郭天敘和朱元璋,最後雖然趙普勝還是回來了。

但陳友諒就懷疑其通敵,直接以會師的名義,約見趙普勝殺之。

丁普郎和趙普勝最是相得,沒想到現在已然天人永隔。

“這一仗,居然讓他得脫險境,真是蒼天無眼!”

丁普郎也無奈搖頭。

傅友德湊近丁普郎道“聽聞明玉珍已然叛了陳友諒,在蜀中自立門戶,丁將軍這小孤山亦有上萬人馬,我們不如投蜀中而去?”

丁普郎聞言眼中露出些驚訝和喜色,傅友德居然直接提出了叛變。

不過對於明玉珍,丁普郎他是不怎麼看好的,安守一隅他還是能做到的,但開疆拓土與陳友諒為敵,明玉珍不是對手。

“明玉珍不過是個平庸之才,怕不是陳友諒對手,蜀中雖有江川之險,然土地人口都不行,非長久之計!”

傅友德也嘆了口氣,丁普郎看到的,他也能看到,何況明玉珍更看不起自己,曾經去投過明玉珍,明玉珍不願用他。

只是明玉珍好歹曾經也是徐壽輝部的,說起來畢竟一家。

“那丁將軍,我等如之奈何?這一萬多人,既無法自立,又無處可去!”

傅友德轉了轉眼珠子,剛才他的話都是在試探,丁普郎顯然也不想待在陳友諒手下了。

天下能投的地方還有很多,可以投元廷,也可以是江南三雄中的一個,還有韓宋朝廷。

剛才傅友德看過信,信中盡述了郭天敘和朱元璋怎麼在龍灣設伏,以弱勝強,擊退了陳友諒大軍,陳友諒都差點喪命龍灣。

說明郭天敘和朱元璋絕對是有能之主。

丁普郎看了看傅友德,沒好氣的道“惟學(傅友德的字)兄,何必出言試探,你若想投他處,直接說了便是!”

傅友德湊近丁普郎“將軍,方今天下,元廷日衰,韓宋朝廷三路大軍雖然未能克大都,然消滅了元廷大量兵力,兩者可以說兩敗俱傷!”

“此二者,皆是風前燭,雨中燈,怕是都不長久了。”

“某認為,唯有江南的郭天敘和朱元璋怕是最有希望登頂天下的梟雄!”

丁普郎微微驚愕“雖說此次兩人用計敗了陳友諒,然陳友諒未損元氣,怕是還有一番鏖戰,還不能說兩人就能繼續勝之,況且張士誠在江南亦是虎視眈眈!”

“惟學兄,怕是高看了二人了!”

傅友德搖搖頭“將軍,我且問你,兩人如何跡,你可知否?”

丁普郎道“此二人出淮西三年而已,各得江南三分之地,如今雄踞淮西、淮東、還有江南之地,已然是一方霸主!只是聽說二人面和心不和,怕還會有兄弟之爭!”

傅友德站起身來踱步道“天下梟雄皆可以說起於微末,然只有郭、朱二人不得其時!”

丁普郎疑惑道“此話何意?”

傅友德解釋道“聽聞郭、朱二人出淮西時,每人兵不足四萬,淮西之地貧瘠,而元廷佔有集慶、張士誠佔據江南大半,這不是不得其時?”

“然,元廷被朱元璋所敗而丟集慶、鎮江,張士誠更是在與郭部的作戰中屢戰屢敗,丟失了大片江南之地!”

“二人若是無能之輩,何能屢克強敵?張士誠得脫脫漢軍十餘萬,才有了起家資本!”

“陳友諒更是奪了南紅巾軍的基業,論實力都比當時的郭、朱二人強橫許多,卻皆敗於二人,相較之下,誰更有能力,不是一目瞭然?”

丁普郎聞言,思索起來,事實確實如此。

郭、朱二人都是以弱勝強,一步步走出來的,每一次的敵人都比自己強,可都是他們勝,而敵人敗。

如此看來,此二人之才冠絕梟雄。

不過另一個問題來了,那兩人雖說是一家,實則獨立兩家,總不能分投一家吧?

“惟學兄,那你的意思是,我等該投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