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突破小成,得獲水性(第1/4頁)

作品:《獨掌道紀

翌日。

天剛矇矇亮,白啟就從床上坐起身。

走出屋外,舀了一瓢水擦臉。

窮苦人沒那麼講究,用楊柳枝刷刷牙已經算愛乾淨了。

聽說城裡的大戶人家,使的是青鹽。

還有黃連、黃芪這等清熱敗火的藥材熬煉成汁,專門清潔漱口。

可謂衣食起居,無不精緻。

“今天踩著舢板,往蘆葦蕩裡頭鑽一鑽。

如果打漁技藝突破小成,撈到大貨,熬冬過年的大錢就有了。”

白啟正琢磨著,抬眼看到一個面板黝黑的乾瘦少年急匆匆趕來,嘴裡喊道:

“阿七,阿七!大事不好了!”

來人與原身相熟,算是打小長大的夥伴。

因其眼睛小,腦袋長,便被叫做“蝦頭”。

“怎麼?黑河水旱了啊?”

白啟打趣似的問道。

“不是!我爹剛從縣上回來,愁眉苦臉說,魚市攤位漲價了!”

蝦頭走得滿頭大汗,喉嚨冒煙,嗓子說話都顯得啞。

那張臉寫滿緊張,就像頭頂上的天要塌了。

“又漲價?兩月前不就漲過一次?”

白啟眼皮跳了下,通常來說打漁人撈到大貨,都會去縣上魚市販賣。

按照定下的規矩,靠岸擺攤就要被抽數,多在兩三成浮動。

這是沒法子的事情。

魚欄有大戶、酒樓、武館的渠道,直接向其供貨。

打上來的漁獲很好出手。

自個兒私下找買家,很可能招惹上漁霸被搶劫乾淨。

魚欄開市,攤位抽成。

算是一種變相的保護費。

其次。

鮮魚不好儲存。

離水太久容易死,養著也容易瘦。

自己動手醃成鹹魚又划不來。

因為鹽很金貴。

且失了鮮味。

更賣不上好價錢。

有時候,打漁人收穫極多卻賣不出去,砸在手裡反而虧本。

“我哪知道!我爹從王癩子那裡聽來的!

他講,這回漲價,魚欄不收大錢!”

蝦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家裡攏共五口人,爹孃是打漁的賤戶。

上頭兩個姐姐皆賣身做了“奴戶”。

大姐給縣上大戶當婢女,二姐則在柴市做廚娘。

他這個老么很得疼愛,日子比白啟滋潤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