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舉宋無雙!(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大慶殿!

臨安皇城之中朝會的大殿。

可謂是眼下大宋的核心之所在。

整個大慶殿之中張燈結綵,修飾一新。

文武百官整齊劃一的排列在大慶殿之中,凸顯出大宋朝堂勠力同心。

文武之中,在外征戰且戍守邊疆的大臣都一一回京,可以看得出來便是大慶之喜。

趙構端坐在大慶殿內正中央的龍椅之上。

上身穿雲龍紋飾大紅紗袍,腰束金玉帶,腳踏六合黑靴。

一看便知這是大朝會的裝束打扮。

趙構雙目炯炯有神的望著文武群臣,神情光彩熠熠,冷眼一掃很有帝王威嚴之感!

“今日朕與眾卿家在這大慶殿內大慶,慶的便是掃滅四夷,慶的便是四海歸一,慶的便是天下一統!”

“自北伐洛陽始,至滅西夏亡高麗終,無數將士浴血奮戰,征戰疆場。為我大宋收復河山,為我大宋開疆拓土。朕便是要將這潑天富貴與眾臣子和眾將士分享。”

趙構的這一番話讓殿內眾多武將淚目,他們沒有想到官家竟然如此體恤將士。

對於他們而言是大宋成就了他們自己。

沒有北伐這一幕大戲,沒有大宋這一個舞臺,便沒有今時今刻的精彩。

“恭喜官家!賀喜官家!”

頓時大殿之內群臣伏拜,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響徹雲霄。

“朕多年之夙願,今日方得償所願。全託諸位卿家鼎力協助,今日功業自然有眾卿家一份功勞。”

南渡之後,宋室便一直在飄搖不安之中度日。

雖然歷經風雨,然而卻有一幫不離不棄的忠臣良將襄助。

從而使得大宋的這份基業並沒有就此葬送於金人之手。

趙構將衣袖一揮,高冬手捧著詔書緩緩的走到殿臺之前。

“朕膺昊天之眷命,自紹興十九年始,揮師北伐,收復中原,剿滅金酋,滅西夏而亡高麗。自此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併吞八荒。今四海歸一,八方鹹通,朕即是天下之共主。依大宋律例,擢封天下,廣推恩澤!”

“進封趙鼎為安國公,加太師,左僕射兼中書門下平章事!”

“進封張浚為定國公,加太師,右僕射兼中書門下平章事!”

“進李光為平國公,加太子太傅,參知政事兼權知開封府事!”

“進韓世忠為鹹安郡王,加太傅,樞密使!”

“進岳飛為武穆郡王,加太傅,太尉,領御前司使!”

“進吳璘為新安郡王,加太傅,御前諸軍川陝軍都統制!”

“進劉錡為定安郡王,加太傅,御前諸軍江淮軍都統制!”

“進虞允文為吳國公,加太子太傅,權知洛陽府事!”

“進李顯忠為鎮國公,加太子太傅,北安都護府都護!”

“進楊沂中為平國公,加太子太傅,殿前司都指揮使。賜名存中!”

趙構對於文武重臣的封賞可謂是下了一番苦心。

趙鼎和張浚這一左一右的丞相,雖然有輔政之功,但較之武將而言功績相對較小。

因而二人爵位不高但官職卻並不低。

至於韓世忠、岳飛和吳璘以及劉錡這幫核心統帥,封為郡王也是實至名歸。

並且韓世忠作為樞密使統管軍權。而岳飛作為御前司使則統管兵事。

這樣一來不但有了分權,還能夠相互牽制。

而讓虞允文負責洛陽遷都事宜,則預備著為成為將來的國之柱石。

讓李顯忠去北安都護府都護一職,則揮其熟知蠻夷的長處,為大宋更好的統管蒙兀諸部。

高冬一口氣唸完封賞之後,定了定神歇了歇氣。

然後又便高聲的喊道“宣王德、張憲、岳雲、牛皋覲見!”

這時只見王德在前,威風凜凜的領著一幫武將英姿颯爽的進入大殿之中。

這幫武將在北伐之中可謂是神勇異常,為掃滅四夷立下了汗馬功勞。

“進王德為鎮武侯,鎮軍大將軍,御前諸軍江淮軍副都統制!”

“進張憲為定武侯,懷化大將軍,御前諸軍京湖軍都統制!”

“進岳雲為武穆侯,承襲武穆郡王,冠軍大將軍,神武軍都統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