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但說無妨(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對於岳飛而言,朱芾和李若虛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幕僚,也是自己非常信任的人。

只不過朱芾這樣說,肯定言語之中會有些話外之音或者是喧賓奪主的意味。

“朱公但說無妨。”

“靖康之時,開封城堅如磐石,四周勤王兵馬數十萬。卻不攻自破,兵馬而難勤王。官家心中亦有此心結。”

朱芾邊說邊望了望四周,中軍大帳之中除了岳飛和李若虛外,便只有幾個親兵。

畢竟朱芾這樣的話甚為敏感,傳出去自然也不太有利。

只不過話到了嘴邊,朱芾還是覺得自己有必要把官家的心結說出來。

“是啊,當初金軍兵馬不過如此,以開封之雄,勤王之兵,守住開封並非難事。”

李若虛在一旁附和道。其實他明白官家是想借助收復開封來提升自己在大宋百姓中的威望。

並且他希望岳飛此戰可藉助對開封的熟悉而破開封之金軍。

當初金軍總共對開封進行過兩次圍攻。

第一次開封被金軍圍攻,便是李綱作為守城的主帥。

而他先要做的是做迎戰金軍到來前的準備。

事實上留給他的時間不過區區三天,從正月初五官家決意留守開封,到正月初八金軍兵臨城下。

李綱整軍馬、肅奸細、親督戰,憑藉著區區四萬守軍而據守開封,讓金軍無功而返。

不得不說,第一次開封被圍,李綱的決絕和應變讓大宋免於危難。

同時也讓金軍看到了宋軍的脆弱不堪和離心離德。

面對著中原的繁華富庶,從而讓金人燃起了第二次圍攻開封的慾望。

然而到了開封第二次被金軍圍攻之時,局面則已然大不一樣。

李綱因為過於耿直而遭排擠,最後慘遭貶謫。

雖然此時汴京城內除了原本的防禦力量,但還是增加了張叔夜的三萬人和長安永興軍路範致虛的兵馬。

只不過這些兵馬滿打滿算只有不到七萬人,卻也比第一次防禦之時要增加不少。

同時城內參加應試的武舉子和士子紛紛從軍,再加上城中百姓亦加入其中,可謂是同仇敵愾。

然而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帥,各軍只得各自為戰。

並且各路勤王兵馬要麼遠水難解儘可,要麼各懷鬼胎明哲保身,開封城便只能依靠自身來抵擋。

更為可笑的是,朝堂之中竟然將守城希望寄託在所謂“六甲神兵”之上,再加上內亂不止,最終導致城破。

這段往事必定是趙構引為遺憾和愧疚的,只不過他貴為天子礙於臉面,只得用手諭這樣的方式來讓岳飛去幫自己洗刷。

“官家當初亦有不得已之苦衷,彼時一盤散沙,一己之力難以迴天。”

岳飛見狀趕緊打圓場,他明白此事不能再深談下去,以免再次惹禍上身。

“官家之言並非指令,卻也頗有道理。不如召集熟悉開封城的將士一齊商議如何智取,儘量不毀城以慰官家之念。”

朱芾算是已經將趙構的心思揣摩得非常透徹。

召集熟悉開封的將士商議,這樣既對官家的旨意有所遵從,同樣也對於戰事非常有利。

岳飛自然明白官家手諭的意思,利用對開封熟悉智取,從而最小減少對城池的傷害,從而重塑雄主之名。

他也不得不佩服朱芾的老辣。

無論是面子還是裡子,這樣的方式對官家和朝廷都會有個交代。

同樣對於期望收復開封的大宋子民而言也有個交代。

無論是大宋百姓還是趙構,對於開封都會有深深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