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有些不忿?(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有些不忿?

自己人辛辛苦苦的流血流汗把守軍趕出來,而這到手的桃子卻讓神武軍去摘,確實讓眾人有些難以理解。

憑什麼自己辛辛苦苦到手並且只不過順手就能得到的功勞,帥爺卻要拱手相讓呢?

眾人實在是有些不太明白,一時就像炸了鍋一般,你一言我一語的私底下議論起來。

“要追就讓背嵬軍和踏白軍去追,讓個什麼鳥神武軍追,這功勞讓他們白撿不成?”

一旁的牛皋有些沉不住氣了,嘮嘮叨叨的開始有些怨氣出來。

“是啊,帥爺,這功勞不要讓神武軍白撿。”

眾人也跟著牛皋的話開始起鬨,他們確實不明白岳飛為什麼會這麼想。

戰場上牛皋總是身先士卒,他並非是個貪功之人。

如若將這追擊潰軍的功勞落在岳家軍其他人身上,他沒有任何的不願意。

“洛陽城高牆厚,城中軍情複雜,人手自然需要多些。攻城、清城和守城,更要防範其他方向敵軍之反撲,還有餘兵可追敵?”

站在岳飛的角度,他不是不想要這個功勞,但他更為看重的是如何先能夠穩健的拿下洛陽城,並且能佔住。

並且北伐的中路戰場必定是要和神武軍相互配合,分享一些功勞只會讓配合更為默契。

從大局上看,兩軍原本就是分工合作,不存在有什麼搶奪功勞一說。

“京湖軍也好,神武軍也罷,皆為北伐而戰,何來搶奪功勞一說。諸將應以大局為重,將來北伐功成,官家還會虧待你我不成?”

幕僚朱芾也是暗暗欽佩岳飛的格局和品德,也在一旁附和說道。

“朱公所言甚是,另神武軍本就是在外圍打援,既然可以打援亦可打逃軍。”

按照樞密院之前的策略,便是岳飛率軍攻城,神武軍則一部分護衛襄陽,一部分策應江淮,大部分在開封與洛陽和蔡州三地之間的官道兩側遊弋。

一旦出現金軍之間的相互策應和援助,則利用重灌騎兵的度優勢去設伏打擊援軍。

可以說這樣的配合原本就是非常的精妙,那麼自然也就可以利用神武軍的遊弋去打擊洛陽潰散的逃軍。

因此岳飛不單單只是從全域性出,同時也是依據戰場的不同分工,從而讓神武軍去追擊或者伏擊洛陽的潰軍。

“如此說來,我等明白了帥爺之深意!”

眾人聽到岳飛和朱芾這般耐心的解釋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道道,也就自然不會再有任何反對的聲音。

而更深層次的道理,也是岳飛難以向眾人解釋的,或許只能靠大家自己去悟了。

那便是岳家軍向來是有些我行我素,這一點既是優勢也是軟肋。

行軍打仗如若什麼都聽朝廷指揮,那麼這個仗勢必是很難打勝,只不過是唯唯諾諾的跟隨而已。

如若朝廷策略得當,或許還能打些勝仗。

如若朝廷瞎指揮,那麼吃敗仗便是家常便飯。

太宗和真宗時期便是時常吃敗仗,是因為大宋沒有名將嗎?

顯然不是,只不過那時期武將過於弱勢,只能唯唯諾諾的跟著吃大鍋飯罷了。

真正的勝仗,也是類似曹瑋這樣的名將能夠堅持己見的結果。

眼下雖說朝堂清明,並且是韓世忠執掌樞密院,可以說已經非常得力。

但策略畢竟是腦袋想出來的,在千變萬化的戰場之中不可能會有什麼太多預案和變化,那麼臨場指揮者的應變就尤為重要了。

官家雖然給了臨機之權,但對於朝堂而言難免會有猜忌和妒忌。

那麼將功勞分出一些,便是不讓自己成為眾矢之的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