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愁眉不展(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雙管齊下!

透過岳家軍對開封的攻勢和中原義軍對金人的襲擾,這便是大軍對於中原在軍事上的策略。

將大宋的治國方略以書本的方式傳遞給中原百姓,讓他們更認可大宋,這就是大軍在宣傳攻勢上的策略,也就是後世常說的洗腦。

雙管齊下的效果既是對金人給予沉重的心理打擊,同時也讓百姓更有盼頭,這樣一來或許將來北伐更有民意基礎。

岳飛此時卻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深感責任重大,安撫一方百姓可比行軍打仗難多了。

以往自己這個宣撫使只埋頭打勝仗即可,現在還需要處理民政等政務之事。

短短兩個月已經取得了幾個州府的收復,積壓起來了眾多地方政務事宜,眼下也只能靠幕僚們與民眾推選出來計程車子來共同處理。

宣撫使是什麼?

大宋為什麼要啟用宣撫使這個集軍務與政事於一身的職位?

此官職起源於唐初,開始的職責便是皇帝派大臣巡視戰後地區及水旱災區,稱宣先安慰使或宣撫使。

到了宋太祖時期,便成為宣佈威靈、撫綏邊境及統護將帥、督視軍旅之事的臨時職位,一般由重臣臨時擔任,任務完成後便撤銷。

而自南渡以後,大宋與金國交界之地互有攻守,很難穩定的展地方政權,便讓宣撫使既行使軍務之職,也擔當地方民政之責。

因而宣撫使的職責完成了向民政方向的展,成為所屬管轄區域內最高的軍事民政長官。

可以當時用到宣撫使這軍政一體的職位,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維護地方,能夠快的讓地方融入到管轄之中。

將宣撫使這一臨時性的官職成為常設官職,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

岳飛所宣撫管轄的京湖區域,乃是大宋的京西南路和荊湖北路,相當於後世的湖北全部和河南南部以及湖南北部。

所屬區域人口數量龐大,對於武將出身的岳飛而言,擔負民政之事著實有些頭大。

何況身邊大部分都是武將和兵士,有一些文官幕僚如朱芾和李若虛也曾知府一方,但也需要各司其職承擔更多軍務之事,難以分身到地方民政之中。

遠處的時不時的炮聲打斷了岳飛的思緒,眾人見到主帥沉默良久,不知道是為何故。

“帥爺,看您愁眉不展,可是有何顧慮?”

朱芾畢竟是德高望重,經歷豐富之人,見到岳飛如此的悶悶不樂,能感受到他似乎有些隱憂。

察言觀色之間,便能一眼就能感受到岳飛的憂愁之所在。

“朱公,你曾幾度出任地方官,深知地方民政甚為艱難。本帥眼下攻城拔寨良多,如何安撫好百姓,處理好地方政務,深感責任重大,亦覺得甚為吃力。”

岳飛望了望朱芾,非常動情的說道。自從岳家軍出襄陽北上以後,6續攻佔了唐鄧二州,繼而又收復蔡州,跟著又拿下穎昌和郾城。

戰事是一路高歌猛進,政事卻有些捉襟見肘,處理政務成為嚴重拖岳家軍後腿之事。

本身岳飛就是愛民如子之人,見不得百姓流離失所,花更多精力去處理政務既不擅長也會影響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