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壓迫開封!(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壓迫開封!

趙構和韓世忠基本上算是對於攻打方向已經達成共識,但是對於後續會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則不免有些擔憂。

畢竟趙構不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將領,只能將這樣的難題拋給韓世忠這樣掌管軍務的重臣。

“回稟官家,臣以為如若攻打郾城,會需要有幾個重點事項需要全盤考慮。”

“攻打郾城,那麼京湖諸軍的防守重心必須要放到蔡州,而非襄陽。如若沒有蔡州,則唐鄧二州沒有屏障。如若沒有唐鄧二州,則襄陽沒有屏障。而眼下是襄陽前面有幾道屏障,因此佈防的重點便可將襄陽移防至蔡州。”

韓世忠所言非常有道理,在岳飛沒有收復唐鄧二州之前,襄陽便是大宋的要地和屏障,也是防禦的重要之地。

而自從岳飛在收復唐鄧二州之後,再往北收復蔡州之後,大宋的防禦重心勢必要再往北,此時重兵佈防就應該從襄陽移至蔡州。

一來蔡州城在金人的經營之下城高牆厚,二來蔡州收復之後已經是大宋的最前線,因此重兵佈防蔡州進可攻郾城,退可撤防唐鄧二州和襄陽。

所以蔡州此時的戰略位置便是處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移防蔡州?那麼襄陽如何防守?屯兵於外而空虛於內,似乎也過於冒險!”

趙構對於韓世忠移防蔡州的方略比較認可,但是也勢必會造成襄陽的防守空虛。

對於這樣的佈防方式,趙構心中也難免會有些疑惑和擔憂。

將重兵全部都放在前線進行防守,勢必會造成內部防守的空虛。

一旦前線吃了敗仗,全線潰退之時則無重兵可守,最終或許會導致全線潰退。

對於這樣的佈防而言,趙構是非常謹慎的,靖康之變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肯定是不能把整個朝廷的一路安危都豪賭在某一處之上。

“官家所言甚是,臣還有第二步。臣以為將駐守鄂州的部分兵力移防至襄陽,借調部分禁軍到鄂州協防。同時將李顯忠手上正在整訓的五千神武軍作為預備隊,隨時彌補各地空缺。”

韓世忠最終的想法便是將岳飛的部隊往前線壓上,而造成的內部空虛的兵力不足由禁軍來彌補虧空。

同時作為軍制改革而新建的神武軍也可以派上用場,作為預備隊可隨時增援需要增援的區域。

“你這韓潑五,算盤倒是打得很精。不單單惦記著禁軍,就連李顯忠手上的神武軍也不落下。”

“既然如此,朕看此方略可行!樞密院與禁軍商議借調事宜,神武軍方面也可迅安排下去。”

趙構對於韓世忠所提出的第二步非常滿意,聽完他通盤的考慮之後整個人也放鬆下來了,不由得和他開起玩笑來。

這樣輕鬆的氛圍之下,君臣關係顯得更加融洽。

自然對於整個戰事的謀劃和執行也會更加有效率。

“一旦岳飛攻下郾城,如何處置?北上攻開啟封?固守郾城?”

趙構對於整體的作戰方略沒有了異議之後,又連忙丟擲第二個問題。

那便是攻下郾城之後,能否繼續攻開啟封,還是固守郾城的問題。

其實對於他而言心中也非常清楚,當年金軍第一次攻開啟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李綱堅定的防禦之下也是久久拿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