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兩條不同的路!(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鄂州城。

黃鶴樓!

南朝祖沖之撰寫的志怪小說《述異記》中,講述有江陵人荀環在黃鶴樓遇見仙人駕鶴並與之交談的故事,或許成為了黃鶴樓得名之由來。

岳飛與秦檜,此時正在黃鶴樓之巔憑欄遠眺。

兩個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人,卻因為朝政之事而交織在一起。

兩個似乎應該是有著深仇大恨的仇家,竟然相約同遊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秦檜站立於黃鶴樓之上,望著浩浩蕩蕩的長江之水,忽然想起了唐代崔顥創作的七言律詩《黃鶴樓》,不自覺的吟誦起來。

此時的秦檜遊覽黃鶴樓還是處於遊山玩水的心態,哪裡還會想將此地認為乃是京湖前線。

“鵬舉,聽聞你在臨安時曾經寫過一滿江紅,似乎壯懷激烈。本相讀完之後,亦覺得氣勢豪邁,只是似乎過於誇張而已。”

秦檜畢竟是進士及第出身,文才自然是個中翹楚。

但是文才再好的人,如果沒有進取心,如果沒有公德心,自然也寫不出氣勢豪邁的文章和詩句。

到頭來因為自身格局不高,反而認為別人的過於誇張。

“下官只是感同身受,有感而罷了。至於氣勢是否過於誇張,見仁見智。至少下官認為,詞中所述並無誇張,如若萬事俱備,想要做到也並非難事!”

岳飛自然知道秦檜是妥妥的求和派,這樣的人哪裡又會懂得自己詩詞中的情感抒。

“哦?那本相倒要和你說道說道!詞中三十功名塵與土,莫非臣子的功與名皆為塵土?莫非是鵬舉的自詡清高?此乃對朝廷的大不敬!”

岳飛的話激起了秦檜作為文人的自尊感,他想著憑藉自己的文才藉機羞辱一番。

“下官並非清高,亦並非藐視功名。只是與山河破碎,重整河山相比,功名實在是微不足道。為將者,定要有收復河山之志,定要有保境安民之心。不然愧對於朝廷的功名!”

岳飛見秦檜如此說,也不再顧忌太多,反而更多的是直抒胸臆。

“沒有功名何來收復河山之境遇?”

在秦檜眼中,功名本來就只是可以利用的手段,最終的目的還是利用功名得到自己想要的。

因此站在他的角度認為,沒有功名連收復河山的機會都沒有。此話雖然也不算完全錯,但明顯是過於功利。

“位卑未敢忘憂國!下官自幼便被母親教誨,並刺字精忠報國。為將者,身先士卒是報國,指揮千軍亦是報國。胸懷報國之志,哪怕聲無無功名,自有報國之道。”

岳飛自幼便被教育精忠報國。

因此在他的意識裡,哪怕自己就是一個小兵,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同樣是在為國盡忠,而並不一定需要功名利祿。

“如此說來,本相小瞧你了!只是你那句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未免有些誇張過頭。以眼下之局面,能夠保全國體就已經異常艱難,還談何踏破賀蘭山。”

“秦相此言差矣!想那金酋,不過彈丸之地,憑著勇武之力滅遼掃宋。想我大宋堂堂華夏,億萬之眾,禮儀之邦,何懼這蠻夷韃虜!只要我大宋上下一致,勠力同心,何愁金酋不滅?”

岳飛義正嚴辭的說道。透過與秦檜的交談,他已經明顯感覺到此人已是病入膏肓,無可救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