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革祖宗之法?(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除舊變法?

革祖宗之法?

王次翁和李光之間的辯論,而引的祖宗之法的問題,讓趙構在朝堂上不得不認真思考著這個問題。

作為徽宗皇帝的第九子,自己這個皇位得益於正統的地位。

如若不是整個開封皇城被圍,如果不是能夠僥倖逃脫,自己是絕無可能得到這個皇位。

而眼下這個革新變法確實會改變祖宗之法,或許也會引起皇族宗室、文官集團和守舊勢力的抗拒。

如果解釋得不到位,誤會很難消除,那麼變法的阻力將變得非常大。

而這個最終解釋權只能是在自己手裡,但眼下確實還不是自己出馬的時候。

只能藉著養氣功夫,靜靜的聽著朝臣的辯論,在最恰當的時候最終一擊。

或許是李光講到的靖康之恥,讓大家內心都被深深刺痛,整個大殿頓時異常安靜。

或許朝臣們都在慢慢消化二人爭辯的內容,又或許大家都在觀望官家最終的態度,誰也不想出來做任何說明。

“眼下與大金議和才是國策,沒有喘息之機何來富國強兵?革新變法之事耗費巨大,朝廷目下也無可用之資,似乎無力承擔!”

王次翁被李光還擊的有些無力招架,便拿出議和來說事。

“議和與變法並無衝突,此前大朝會已經說過。眼下朝廷上下並不反對議和,只是眼下暫無議和之機而已。”

李光實在是不想和秦黨之人老生常談,可變法先就要過朝堂這一關。

就在李光二人僵持不下之際,秦檜於是出列奏道“臣秦檜啟奏,變法之事雖方略已成,然眼下朝廷之中反對者甚多,還請官家斟酌。”

秦檜的意思表達的非常清楚,現在這個變法反對的人很多。

也許是朝堂之上,也許是地方官員,也許是皇室宗親。

同時在眾人僵持不下的前提下,把這個球拋給趙構。

“縱觀歷朝歷代,哪個變法沒有反對之聲?商鞅變法的反對者既有秦王宗室嬴虔,也有朝臣太師甘龍,孝公不也力排眾議而堅決變法。為什麼會反對變法,或是因循守舊,或是利益受損。不知秦相反對是哪一種?”

趙鼎見狀連忙出列回擊,他心中明白,此時官家還不能表態。

只有在最終一錘定音的時候,官家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此時把官家也牽涉到辯論之中,無疑會讓百官及外界認為官家對變法的態度是猶豫的。

趙鼎這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句句都戳中秦檜的心窩。

“本相的意思是變法容易惹惱金人,如若再次南下犯宋,我等如何招架?”

秦檜整日都生活在朝堂的爾虞我詐之中,並且諸多軍機都被繞開,因此對此時的戰爭格局不甚瞭解,也可以說沒有興趣瞭解。

以他的認知,以為彼此雙方還處於被金國追著打的階段,殊不知其實早已進入僵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