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朕要做個愛民之君!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朕要做個愛民之君!

聽完趙鼎的貸苗法解釋以後,趙構心中蹦出了要做愛民之君這樣的一個念頭。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歷代君王都懂,但是真正能夠做到的少之又少。

如果沒辦法做到愛民如子,則開創盛世就是一句空話。

“依趙卿之間,變法之中的方田均稅與市易均輸之法是為何解?”

“回官家話,方田均稅乃是將全國所有土地清丈,將所有荒地與無人之地全面核查。核實土地所有者,並將土地按土質的好壞為五等,作為徵收田賦的依據。同時能夠清丈出大量隱瞞土地,增加了糧食產量與財稅收入,也能讓部分農民免除賦稅得到實惠”

“至於市易均輸之法則是設定市易務,官府出錢收購滯銷之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此為賤買良賣。此法可限制大商人對市場之控制,可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朝廷的財稅。各地可設立運使,掌握東南六路生產情況和政府與宮廷的需要情況,按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統一收購和運輸。此法可降低朝廷支出,減輕了稅戶的額外負擔,限制了富商大賈對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之盤剝。”

趙鼎的回答向趙構清楚的表達了土地與糧食的關係,貨物買賣與運輸囤積的關係,基本上是看到了此時宋朝的問題之所在。

“那麼此革新變法中的流民安撫之法,不知道趙卿是打算怎麼安撫?”

趙構把整個摺子看得很細,同樣也問得很細。

“流民安撫之法臣之前和官家稟告過,乃是希望北境漢民不為金人所擄,不為金人所用。引北境流民迴歸讓其有家所歸有田所耕,更是能夠為朝廷納稅應徵,此事乃是一舉多得的好法子。”

“至於怎麼安撫,臣以為在京湖、江淮和川陝三地設立流民安撫司,各地宣撫司配合流民迴歸,無論男女老幼登記入冊。工匠則仍歸於工匠,農人則仍歸於農人。讓工匠有施展之機,讓農人有可耕之地。”

此時趙構與趙鼎兩人都非常清楚,國力的體現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便是人力。

人力如果充足,則土地的開墾和糧食種植會非常充分,戰爭中士兵的消耗也能夠得到有效的補充。

而北境的漢民不願意被金人所統治,只要南方有地可耕,有飯可吃,自然願意迴歸到南方宋境。

“如若北境漢民能夠大量到我大宋,則人力充沛,大事可期。此時須得著手,不可貽誤時機!”

趙構聽完覺得流民安撫之法非常可用,並且非常可行,也希望能夠儘快實施。

“流民安撫事宜臣舉薦一人,懇請官家允諾!”

趙鼎見官家此時在興頭上,便不失時機的舉薦。

“卿舉薦何人?”

“臣斗膽舉薦朱勝非,如有冒犯天威,還請官家賜罪!”

趙鼎一邊說著,一邊做著低頭跪拜之態。

朱勝非是何人?

紹興二年便是右相,彼時趙鼎是參知政事,兩人配合默契,同樣是妥妥的主戰派。

並且此人因為在相位之時積極主戰,支援岳飛而逆了龍鱗,後被貶謫,一直再無入朝機會。

此時趙鼎重新舉薦朱勝非入朝,雖然只是流民安撫之事,卻同樣可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既能參政議政,還能出謀劃策。

“哦!是他……”

趙鼎的舉薦讓趙構陷入了思考之中,重新啟用朱勝非本身並無太大不妥。

因為此人無論是人品還是才能都是非常不錯,並且曾經作為右相主持過朝政,區區流民安撫之事肯定是不在話下。

趙構憂慮的是整個朝堂趙鼎的人逐漸增加,並且很多都慢慢趨於核心位置,長此以往整個朝局會不會失衡。

雖然趙鼎是忠臣不假,但是整個文官集團如果步調一致,則會對皇帝的權力產生牽制作用,對於自己的權威肯定是會有一定影響的。

趙構迅從思索中反應過來,流民安撫畢竟只是臨時事務,並且需要外放到三大前線,因此會朝局的影響不會太大。

況且朱勝非年事已高,過幾年功成身退,體面致仕也就罷了,能夠人盡其才也不錯。

“朱勝非有宰輔之經歷,為人處世頗為老到,處置流民安撫之事乃是大材小用,朕準了!”

趙構覺得自己的思量非常準確,並且此時革新變法需要對趙鼎有絕對的支援,因此這樣的人事安排自然是能夠應允。

“臣感激涕零,謝官家恩准!”

“趙卿,你要明白,變法革新有兩個重點,一個是變法策略的設定,一個是變法用人的安排。朕對你絕對信任,自然對你舉薦之人也會絕對信任。只是你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番厚愛!”

“臣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趙鼎見官家如此信任自己,感動得熱淚差點奪眶而出。

“好啦好啦,你們這幫酸文人,動不動就是死啊死的,朕要你們為朝廷好好幹事!這限制科舉和增設武舉又是何意?”

“科舉是要義乃是為國納才,如若制度腐敗,科舉士子只為升官財,只為衣錦還鄉,不為忠君之事,不為憂國憂民,則科舉之事毫無必要。”

趙鼎的憂慮不是沒有道理,歸根結底講到的是宋朝的科舉的眾多弊端。

比如科舉的中舉士子都要有恩科,朝廷會為其補官缺,也就是中舉的都有機會進入官場為官。

比如科舉中的腐敗,大多數都是官官相護,導致貴胄子弟一脈相承,而優秀的寒門子弟則沒有機會。

比如科舉士子的初衷,大多數是為了升官財,為了衣錦還鄉,而並沒有真正的想要為國分憂。

“我朝初始便有武舉,然逐漸停滯,導致文官遠勝於武將,自然也就無法文武兼備。官家欲中興大宋,正是需要摒棄重文抑武之國策,而文武兼備才是出路。”

趙鼎講的武舉的停滯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重文輕武所致。由於武舉的停滯,導致武將人數和儲備極度缺乏,最後在靖康之變之時的武將不足而文官過剩。

喜歡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