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朕那就會一會金使!(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當拿到秦檜等人關於金使請求面聖的奏摺時,趙構心中其實已經想到了。

以目前的籌碼讓他們是完成議和是絕無可能,但金使與自己見面會有何風險?

見還是不見?

如果見或許會讓和談有進展,但也會有不確定性。如果不見則此事沒有迴旋餘地,那麼想借助議和來休養生息的計劃無法實現。

正當趙構在思慮此事之時,候在殿外的高冬匆匆忙忙的跑了過來。

“官家,趙鼎已到臨安,此刻正在殿外候著!”

“快宣!”

趙鼎雖然一副老態龍鍾的模樣,卻依然步履矯健的邁著步子,年近花甲之年,邊關的風雨已經讓他兩鬢斑白而飽經滄桑。

雖然趙構聽信秦檜讒言將自己貶謫,心中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恨意。滿腔的報國之志還能得到展現,他已是萬分感激。

“罪臣趙鼎拜見官家!”

望著日漸蒼老的趙鼎,趙構心中泛起一絲漣漪。

想當初趙鼎沿檄南渡之時,於眾人之間不露鋒芒,直到被人舉薦才有用武之地。為御史時,秉公執法,明察秋毫;為諫官時,仗義執言,針砭時弊;為丞相時,革新除舊,任人唯賢。直至與重臣有隙,備受排擠,幾進幾齣,貶職於邊陲而泯然於眾人矣。

就是這樣的老臣,雖謫守邊關,依然心繫朝廷,忠心耿耿!

“趙卿,數年不見,受苦了!”

趙構的一句貼心話,說的趙鼎老淚縱橫,這些年在邊陲受的苦都不算什麼,更多的是空有一腔熱血而報國無門的心苦。

“臣不苦,苦了官家。社稷之重任都在官家一人之肩,臣未能為君分憂,請官家降罪!”

“朕是挺苦的,你這等賢臣不知輔佐,卻跑去兩廣趕海,確實該打板子!”

趙構的一句玩笑話引得趙鼎破涕為笑,君臣之間並沒有長久沒見的陌生感而形成的尷尬。

“朕欲啟用趙卿,可知何意?”

“老臣雖未知官家深意,但能體會一二。今宋金兩國戰局趨於穩定,短時間內難有大戰,官家是想借此休養生息,勵精圖治。”

“趙卿果然國士無雙,慧眼如炬。以宋金兩國現下之狀態,如何扭轉局面,如何化守勢為攻勢?”

“宋金兩國目下以呈相持之勢,國之比較乃以國力相持,非單憑戰力爾!國力不逮則難以相持,久而久之難免有滅國之險!”

趙鼎畢竟是兩度為相的人,站位和格局都非常高,考慮問題自然都是從戰略層面出。

趙鼎所言確實是眼下宋金兩國的現狀,由於處於相持階段,短時間確實誰也拿誰沒辦法,比拼的是綜合國力。任何一方如果國力缺失,則戰爭的天平不可避免的倒向強大的一方,弱小的一方就有被滅國的危險。

“趙卿所謂國力,可否詳述?”

“所謂國力,臣以為乃一國之總體實力,無外乎人、財、物三者。人者,乃是有作戰之軍士,有耕作之民夫,有經商之商販,有讀書之士子;財者,乃是有支撐戰爭之軍費;有建設城郭之財力,有展民生之家當;物者,乃是有消耗戰爭之物資,如軍械、戰馬、糧草等等。”

官家所問之事,正是趙鼎時常思慮之事,因而侃侃而談,娓娓道來。

戰爭比拼的就是消耗,消耗什麼?

消耗人,消耗財,消耗物。為什麼戰爭雙方都在爭奪地盤,爭奪城池?

因為有地盤有城池就會有人財物,有好的制度在一定時間內就能出現高度的人財物集中,就不怕消耗。某種程度上來看,國力的強大就是人財物的高度集中。但國力強並不代表戰力強,宋金兩國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