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今委其續任前職(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自大理寺被赦免之後,經歷過生死劫的岳飛一直在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過往的思想行為,反思自己過往的直言不諱,反思自己過往的寧折不彎。

趙構的一系列構想和行動,讓他看到了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讓他依稀看到一個承平盛世的開啟。

當岳飛回到鄂州大營之後,先要面對的就是副手王貴!

張憲回到襄陽前軍之後,面對的同樣是自己的副手王俊。

同時被副手誣告和陷害,對嶽張二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悲哀。

讓岳飛鬱悶的是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同鄉,一起共同創立岳家軍,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好助手王貴,居然會在最關鍵的時候出賣自己。

這種出賣不是所謂的揭,而是實際的誣告!

而更鬱悶的是王貴,自己背信棄義投靠秦黨,本以為能坐穩主帥之位。沒曾想到屁股還沒有坐熱,就得知岳飛赦免續任的事實,更難受的是還要面對自己曾經陷害過的主帥。

心結便由此產生,並且是個死結,打不開的死結!

王貴的投敵,讓岳飛漸漸理清了思路,悟出了一些什麼。回想起赦免回到鄂州大營之初,岳飛陷入回憶之中……

鄂州大營。

軍旗獵獵,迎風招展!

岳飛與張憲、岳雲在大內宦官內侍省副都知的陪同下返回大營,奉旨續任。岳飛掃視著眾將,心中感慨萬千。

自己親手建立的部隊,差一點因為奸臣所害四分五裂淪為烏合之眾。要知道岳家軍的數量此時已有十幾萬之眾,戰力可與金軍最精銳的部隊相抗衡。

鄂州駐紮御前諸軍是駐紮在鄂州前線的御前諸軍的總稱,俗稱岳家軍。

岳飛的職位就是鄂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即岳家軍的統帥,另外一個職位則京湖宣撫使。

宋朝的地方架構與唐朝類似,朝廷中央以下分為路、州府和縣三級。其中路相當於元朝的行省和現在的省一級,京湖則是指京西南路和荊湖北路的總稱,大概就是後世的河南西部和湖北大部。宣撫使最初是巡視地方的官名,後面便演變成為一路或者幾路方面的軍事統帥。

“嶽帥,人齊了的話,下官准備宣旨了!”內侍省副都知急於趕回交差,急切的說著。

“朕膺昊天之眷命,嶽鵬舉忠貫神明,勇冠三軍,功存社稷,精忠報國。今委其續任前職,軍中諸將宜同心協力,聽飛號令,如朕親臨。盼雪國家之恥,拯海內之窮。”

官家的聖旨詔書就是向眾將宣告岳飛迴歸,並且對這支軍隊有著“如朕親臨”般的權威,並且這種權威比過去要更加強勢。

此時王貴與眾將一起跪倒在下面,聽著皇帝的旨意,心中卻很不是滋味,可以說是又悔又怕。悔的是自己不應該為了一己私利和升官財而去陷害岳飛,到頭來秦檜承諾的官職沒有兌現,反而遭受眾人的唾罵。怕的是陷害一事已經公開,不知道岳飛會怎麼降罪於自己,雖說沒有什麼罪責,而死於非命亦未嘗可知。

宣詔完畢,眾將66續續進帥帳議事,王貴與王俊則是心中有鬼,耷拉著腦袋走在最後,生怕被別人看見似的。

岳飛望著這幫跟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眼眶紅潤,差一點就生離死別,陰陽相隔。而眾將之前以為岳飛會蒙冤而死,不知何去何從。

本是有些軍心渙散,見到岳飛官復原職,自然是興高采烈,個個摩拳擦掌,期待一起重新構築抗金大業。

“諸位,蒙官家賞識,本帥得以續任。各軍暫且依照以往佈置進行佈防,無故不得擅離職守,違令者,斬!”

岳飛此時剛剛接手,亦未知軍中是否因為自己入獄而軍心不穩,不宜大動暫且照舊以示穩定。

“張憲仍回前軍,任前軍統制,留守襄陽,協防唐、鄧二州,密切留意郾城、蔡州方向之金軍。岳雲重回背嵬軍,任背嵬軍統制,置留中軍,隨時待機而動!”

“官家旨意,大軍暫且以防範金人為主,不可冒進,待樞密院統一排程!本帥入獄之事,皆為誤判,此時官家已徹查清楚。今後眾將不得在軍中議論此事,更不得妄議朝中大臣。”

岳家軍是岳飛一手拉起來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最初以好友牛皋等義軍為主體,然後鎮壓楊么起義後吸納其部分,後吸收山東河北等忠義社,最後逐漸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