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朕有何作為?(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官家,胡銓在殿外等候求見!”

“宣!”

趙構一邊批閱奏摺,一邊聽到張去為的稟報。

望著御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摺,既有各路軍情匯總,又有各地民政事務,更有皇城司定期情報總覽。

從皇城司轉呈過來的情報,岳飛在武昌積極整軍備戰,大軍在唐州與鄧州前線集結,已形成佯攻郾城之勢,大有為議和造勢的趨勢。

秦檜與張俊在紹興正跟金使周旋,目前來看籌碼不夠似乎沒有進展。

趙構心裡非常清楚,目前的局面確實不宜大動干戈,朝廷既沒有打仗的錢糧,也沒有必勝的信心,只能寄希望議和能夠拖延時間。

但以自己擬定的議和條件來看,這其實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打破這個僵局,似乎還需要一個機會。

自從聽從劉錡的建議,針對大理國和西南夷這兩個藩屬,趙構心中便有個宏偉的計劃,而戰馬採買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

胡銓其人,博聞強記,醉心學問,時常有驚人見解,與李光、李綱和趙鼎被後世尊為“四大名臣”。

強烈反對議和,曾經上書檄文要求斬殺秦檜,斥責其通金議和,賣國求榮,可以說是狂熱的主戰派。

因此當劉錡推薦胡銓之時,趙構心中已經對他有了全面的評估。

從意願來說,肯定會非常積極的參與軍馬供應;從能力來說,在不同官位上歷練過,並且經歷了起起伏伏,做人做事或許會更加穩重。

“臣胡銓參見陛下!”

趙構見胡銓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在自己面前不卑不亢,一看就知道不是溜鬚拍馬之人,難怪受人排擠。

但對於大宋朝來說,這樣的人多一點於朝廷益處多多。

“胡卿平身,朕見你最近異常活躍,又是上書又是奏摺,朕這一堆奏摺裡就有你兩份,是為何故?”

“臣為陛下的作為歡欣鼓舞,故上書建議北伐,懇請陛下采納!”

說到這裡胡銓一改平時的老成持重,頓時眉飛色舞起來。

“朕有何作為?”

趙構心中暗暗笑,這個胡銓真是一根筋,哪有臣子表揚皇帝有作為的,雖然不是壞話,但也是大不敬。

相處多年自然知道對方是何脾性,也就不會計較。

胡銓心中一驚,若是以往自己用這樣的口氣和官家說話,難免會被訓斥一番。

莫非真的如外界傳言的那樣,官家轉了心性不成?

“臣聞官家赦免岳飛,誅殺万俟,任用劉琦,一連串的處置看出官家在揚戰抑和。我等眾人自然為官家的英明處置而備受鼓舞!”

“你等眾人是何人?朕聞朝廷之中有人公然劃分派系,力主北伐者謂之主戰派,力主議和者謂之主和派,或謂之秦黨。一有主戰訊息,你就從中奔走相告,又是上書,又是檄文,又是奏摺。莫非胡卿還嫌這朝堂不夠亂嗎?還嫌朕事情不夠多嗎?”

趙構說著說著似乎龍顏大怒,一時讓胡銓有點摸不清頭緒,本來就是你官家宣我過來面聖,莫非就是要臭罵自己一頓。

其實從靖康之變之前整個大宋就已經形成兩派,即主戰與主和。

任何朝代在外敵入侵之時都難以避免會出現主戰派和主和派,戰爭與和平是任何時期的兩大主題,自然也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趙構要敲打的是大敵面前整個朝堂應該是同仇敵愾,主戰有主戰的道理,主和有主和的理由,朝臣們不應該人為的割裂成為兩個派系,從而形成內耗,那樣既於事無補又打擊士氣。

“官家所言甚是,臣知錯。只是秦相惡意打壓,公報私仇,我等並非可以結黨也只能抱團與之抗衡。並且我等並非結黨營私,而是為朝廷計之深遠。還請官家明鑑!”

胡銓說的也不無道理,從主戰的趙鼎、張浚、李光和自己等等文臣,以及韓世忠、岳飛等等武將,哪一個不是被秦檜惡意貶謫或者限制。

主和派打擊異己,控制朝堂已經是眾人皆知。

“相機而動,以待時機!朕在等這個時機,卿等一干眾人也需要等待!目下為朝廷辦好事情,應勤於政事而疏於黨爭,方顯忠君報國之心。”

趙構心中明白,主戰派不會束手就擒,且整個大宋主戰之勢遠遠大於主和,自己主戰的態度眾人也逐漸明白。

但眼下確實需要隱忍,否則整個朝堂整個大宋都會有滅頂之災。

並且在相當長時間內,主戰與主和都會是以爭鬥的形式存在,這樣的爭鬥如果在可控範圍內,對於趙構控制整個局面而言是比較有利的。

所以他也是在逐漸的讓主戰派的力量慢慢壯大,以期望能夠達到某種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