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嶽卿,你可知錯?(第1/2頁)

作品:《開局保下岳飛,啟昏君逆襲之路

大理寺!

大牢之中陰森異常,冰冷的四周籠罩著恐怖的氣氛。

主審官右諫議大夫万俟卨冷冷的望著身著手銬腳鐐的岳飛和身後的岳雲張憲。

万俟卨,佞臣是也!

此人乃是後世嶽王廟中四大跪像之一,依附秦檜,沆瀣一氣,遺臭萬年!

雖然囚服在身,岳飛依然坦坦蕩蕩一身正氣。

身為曾經的京湖宣撫使和樞密副使,依舊英氣逼人,氣場過於強大!

“嶽鵬舉,時至今日你都不肯認罪。十二道金牌令你回京,你卻抗旨不遵。你可知擁兵自重和謀反可是誅九族的大罪!官家念你有功,只牽涉你的子婿,已是天恩。你不思悔過,執迷不悟,定要頑抗到底否!”

万俟卨一副尖嘴猴腮的模樣問道。

自從前任主審官御史中丞何鑄力挺岳飛無罪,案件便陷入僵局。

秦黨眾人都罵何鑄不識時務,食古不化。

眼下改由自己主審,且此時聖意已定,就算是沒有罪名也一樣能將岳飛置於死地,宋金議和就沒有障礙。

自己也能綁上丞相秦檜這艘大船,前途便是一片光明。想到此万俟卨不由得憧憬著那錦繡前程!

“飛自幼便知精忠報國,天地君親師,無一不尊,何來謀反一說。這謀反之罪亦是爾等強加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大膽,嶽鵬舉!官家也是你可以議論的嗎?何為欲加之罪?擁兵自重是罪否?謀反是罪否?何況本官要治你之罪,以莫須有就能定之。你有何不服?”

岳飛無奈的望著這冷冷清清,陰森恐怖的大理寺,心中湧起無限的感慨!

從靖康之難算起,自己從軍二十載。不知勾心鬥角,只知奮勇殺敵;不知溜鬚拍馬,只知埋頭苦幹。從未有過謀反之念,只有直搗黃龍之心!

万俟卨知道多說無益,想逼著讓岳飛招供是不可能的,用岳飛的頭顱換金國議和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況且官家與秦檜已經商議今日賜死岳飛,所謂審理只是走走過場,只須靜等官家旨意即可。

“殿前司都指揮使楊沂中奉旨宣詔!”

禁軍統領殿前司都指揮使楊沂中金甲銀靴,威風凜凜的邁入大理寺。

此時他的心情非常複雜,與岳飛同為武將,自己非常欽佩其人品和能力。

以岳飛一心北伐之念,不會相信他會有謀反之心。但此時官家要自己奉旨賜死於他,這個千古罵名也只能揹著。

万俟卨屁顛屁顛的迎了上去想寒暄一番,楊沂中冷眼一掃,讓他自討沒趣的吃了個癟!

“嶽鵬舉擁兵自重,不知進退,有違皇命。著殿前司都指揮使楊沂中宣示朕旨,賜鴆酒一壺,偕其子婿一併加恩賜領服之。”

楊存中讀完詔書,望著陰氣逼人的大理寺,與外面豔陽高照有著巨大的反差。

既然不能挽回岳飛的性命,讓他死的舒服點還是能夠做到的。

“鵬舉,不如移步大理寺外風波亭,再行服酒以謝聖恩!”

望著風波亭這很有深意的名字,岳飛長嘆一口氣。

沉思良久,回想起自幼便懷精忠報國之心,從軍更有驅除胡虜之志,到頭來卻是如此此下場,不禁吟唱起來!

“怒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而如今承受莫須有的罪名,緣由何在?

或許是迎歸二聖而逆龍鱗,或許是百戰百勝遭人妒忌,或許是生不逢時不遇明主。

或許的或許,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馬上皆要歸於塵土。

此時已經沒有怒衝冠的豪情,剩下的也許只有空悲切!

“皇命難違,本將實有難為之苦衷!嶽帥,可有遺言?”

望著悲悲慼慼的岳飛,楊沂中心存愧疚。雖然面對的是位即將賜死的罪人,但還是希望能夠最後尊稱之一聲嶽帥。

“此滿江紅乃吾獄中寫懷所作,望楊大人成全一二!”

楊沂中會心的點點頭,腹誹到這嶽鵬舉詞如其人,氣勢豪邁,格局高遠,如此忠臣良將被冤枉致死,實在是可惜之至。

讓這詞流芳後世或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吧!

岳飛望了望身後的岳雲和張憲,著實牽連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婿,心中徒增一絲歉疚。

子婿二人亦回望一眼,三人相視而立,目光堅定,視死如歸!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只可惜北伐之志事未竟,爾等勠力同心,匡扶宋室,王師北定,毋忘告之!”

說完就端起酒杯欲一飲而盡!

“且慢……!”

又是一聲鴨公嗓。

“奉,奉官家口諭,著楊沂中留守大理寺,不可,不可妄動!”

只見一個小太監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楊沂中暗暗鬆了一口氣,急忙命人奪下岳飛手中酒杯。

命令軍士看好岳飛等人,而自己則端坐在這風波亭中。此時豔陽高照,風和日麗,倒是蠻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