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嘗試改變以往的形象

作品:《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王壽帶著王福還有四,五個家僕,去莊子上散步,王福介紹道“少爺,這塊地是什植物,那塊地又是什麼稻子,”還說道“整個莊子都是王家的僕人或佃戶。”

此時的王壽看到周遭熟悉的事物,原身的記憶也跟著慢慢甦醒。回想起的內容也越來越多,王壽的臉上就越不好看。納悶道“這原身就是典型的地主家的傻兒子,整日無所事事,還特別怕生,怎麼那麼巧穿越到此人身上了。”王壽則深深的長舒了一口氣。

王壽緊接著又說說道“就整個一古代宅男啊!基本也沒出過莊子幾次,王壽從他的記憶裡面,根本得不到關於這個世界的認知,就很納悶他這十六年是怎麼生活的。”

所以現在王壽在周圍人裡面的印象就是,有點傻,有點慫,還很自閉?此時的王壽心裡開始罵娘了。

看來不讓人察覺,潤物細無聲的融入這個世界的想法在此刻就已經宣告破產了。

今後王壽的性格,能力都會迎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至於為什麼改變那麼大,別問,問就是天授。只許他張良得天授嗎?我王壽也可以嘛。

而且,今天給父親講了天下大勢,給母親演示太祖長拳,這也是天授的證明啊。

既然要改變,那就從踏出莊子開始,於是在一眾跟班的詫異眼神中,王壽邁出踏往莊外的第一步。

一出莊子,王壽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鄴城附近屬於華北平原,這裡地勢平坦,一眼望去是見不到山的。而且不同於後世,此時的華北平原植被覆蓋的很好,鬱鬱蔥蔥之間是綠油油的農田,壯年男女們都在田裡勞作,稚齡孩童在田邊玩耍,一片祥和景象。能在漢末三國中找到這般桃花源一樣的景象可不容易,可見袁紹對自己的大本營還是很看重的,對民眾也不算苛刻。

王壽心想,倘若沒有系統,以我這文不成武不就的普通人資質,值此亂世,最好的結局莫過於潛身縮,苟圖衣食,就像眼前的人一樣。當然王壽也知道這些美好都是短暫的,隨著官渡之戰的打響,袁紹的敗亡,這鄴城附近的桃園美景也會隨風而散。

極目遠眺,天藍地青,整個世界被分割成了兩種顏色。

王壽忽然就想到了一句詩詞“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王壽胸中頓生一股豪氣,既然上天給了我係統,那我就當有一番作為。大丈夫立於世,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了眼前這片美景,畢竟在漢末大地上找一片這樣類似桃園的樂土可太不容易了。

曹操在《蒿里行》裡面就曾寫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曹操寫於諸侯伐董時候的詩,單從詩句一看曹操應該是一個悲天憫人的詩人,可就在他寫下這詩十年後,他就親自屠了徐州,製造了比他詩裡所描述的更慘的景象。曹操就是這麼一個矛盾之人。

整個漢末亂世自黃巾起義為始,到杜預滅吳統一全國,整個中國戰亂了近一百年。其中是湧現了不少英雄人物,也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代價就是整個中國的人口遭此一劫十不存一,這也為以後的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倘若能快的終結這個亂世,不僅現在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說不定又能爭取到兩三百年的太平歲月。

於是,在建安三年也就是公元198年,王壽立下了終結亂世的宏願。

願望是立下了,但怎麼實現王壽則還沒有半點頭緒。

王壽一邊走一邊思索著,忽然耳邊好像傳來孱弱的呼救聲。他回頭看了看一眾跟班,幾人大眼瞪小眼,好像是不明白公子為什麼突然走著走著又停下了。

王壽剛開始以為是自己幻聽了,可剛走兩步,就又聽到了同樣的聲音。

於是王壽就又停下腳步問道“你們聽到有人喊救命了嗎?”

管家王福聞言則說道“聽到了,許是哪個小孩兒不小心掉河裡了吧!”

一個家僕緊接著說道:“這會天氣炎熱,許多小孩兒都愛下河洗澡,興許哪個不小心就溺水了。”

另一個家僕也提出了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我覺得想必是抓魚落水的,我小時候也跟著哥哥姐姐們去抓過魚,也淹死過幾個小孩兒呢!”

王壽這就有點不太理解了,為什麼他們能這麼淡定的談論孩子落水一事呢!就好像這小孩兒不是溺水,而是在水中嬉戲這般。

估計這就是現代人和古代人之間的巨大鴻溝了吧,現代人都會認為小孩兒是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是有著無限可能得未來,自然是值得冒險去救的。

可在三國時期的人看來,小孩兒不過是一張消耗糧食的嘴罷了,在沒形成勞動力前都是賠錢貨。救人必須得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去救,這種人是家裡的頂樑柱,萬一小孩兒沒救回來,自己折裡邊了,那才是天塌了。更何況現在正值亂世,成年人都朝不保夕,有些地方甚至有易子而食的人倫慘劇生。所以對他們來說聽到小孩兒的呼救聲沒什麼反應可太正常了,這就是他們的正常反應。

看著手下人不解的表情,王壽就知道指望他們自去救人是不太可能的了。

就這此時兩條系統選項,印入眼簾。

【選項一:不理會兒童呼救,繼續前進,獎勵白銀1ooo兩。】

【選項二:救助溺水兒童,獎勵馬蹄鐵的鑄造方法。】

喜歡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請大家收藏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