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船事(第1/3頁)

作品:《千戶待嫁

玉拾覺得這番話好耳熟。

再細想,方想起來,這番話誠然是她還在楚京錦衣衛衙門北鎮撫司第一千戶所裡訓話時所說的,倒是沒想到,連城竟是記得這般牢,且還貫徹到底。

一手拍在連城肩上,玉拾眉眼皆盛滿了贊

“幹得不錯!”

汪家遊船是兩層的樓船,甲板上搭了涼棚,棚下襬了桌椅,小廝護院林立,因著還有女眷,於是還能看到丫寰婆子。

汪家樓船一路順著風往下,去的方向是往南黎府郊的方向,粗壯黝黑的船工個個是掌船的好手,將樓船劃得又穩又勻,絲毫感受不到半點搖晃。

但對於暈船的人來說,即便不搖不晃,也是極其折磨人的一件事。

汪家長房汪京瓊這一房的小姐們一聽楚京來的錦衣衛指揮使羅恭到了南黎府,還是奉了皇上親令來查大案的,個個都早聽聞了羅恭的美名,自是個個引頸相盼。

於是汪海一讓人去準備樓船遊河,個個卯足了勁往前院湊,更求了自個的母親與姨娘定要父親也帶了她們出來。

汪海也是存了心思的。

最後除了庶出小姐沒資格出來之外,汪府長房的兩位嫡小姐皆跟著到真水河遊玩。

除此,汪海兩個嫡子也上了樓船。

汪府嫡系共有汪京瓊、汪京玉兩房,自汪京玉承爵便分家。

自此,汪京玉襲了爵成為殷國公,他這一支汪府二房便闔家安居於楚京殷國公府。

汪京瓊則因著長年病重,故早有意自殷公國府脫離出來另設府邸,又因著汪老夫人說南黎汪家祖宅清靜,更適合汪京瓊養病,汪京瓊便索性闔家跟著汪老夫人回到南黎安居。

這一姓兩府,一分已有十數年。

汪京瓊從未提過要回楚京,加上汪老夫人尚在,他該膝下盡孝,汪京玉雖曾提過,卻也被汪老夫人一口夭折了。

汪家兩房嫡系雖早已分家而過,但汪老夫人卻是執意兩府少爺小姐,得在一起排行。

於是汪海兩個嫡子,一個排行為長,一個排行為三,排行為二的汪家二少爺則是遠在楚京的汪京玉之孫、汪江之嫡長子汪中廣。

汪海的兩個嫡女,嫡長女排行第四,嫡次女排行第五,排行第六的汪家小姐是汪家二房唯一的嫡女汪淑君。

甲板上羅恭、汪海主坐,汪家大少爺汪中通、汪家三少爺汪中源陪坐,女眷則安坐於船艙之內,另設了桌椅果盤。

雖聽不到甲板上涼棚下中間的主桌在聊些什麼,但汪家四小姐汪淑惠一雙美目可時不時飄出船艙,直往那一抹挺拔背影而去

“都說楚京有三美,其中以羅指揮使大人為,往日未曾見過,倒是隻覺風傳太過,如今……”

有些暈船的汪家五小姐汪淑平雖僅年十四,卻自小是個鬼靈精的,剛自暈船中緩過勁來,便見嫡姐這般眉目含春,自然也曉得汪淑惠是看上羅恭了,不禁打趣道

“如今怎樣?我看四姐今年的及笄禮都過了,母親也常請那些夫人、小姐、少爺過府看戲,應是在給四姐相看有無適合的佳婿,倘若四姐對羅指揮使大人有意,不如去與母親明言,我看父親對羅指揮使大人那般奉承,應也是萬分贊成的!”

被汪淑平這麼一說,還真說進汪淑惠的心坎裡去,可她為長房之嫡長女,雖不如二房的汪淑君一般自小在楚京長大,但那權貴世族之間門第的條條框框,她可是門兒清的。

倘若她是二房的汪淑君,那她配楚京權貴公子自是美得不可言。

可她不是。

即便殷國公是她嫡親的叔祖父,那也只是叔祖父而已。

她的親祖父長年臥榻養病,莫說爵位,便是功名都沒一個在身,再說她的父親,雖得以繼承了汪家一半祖業,年少時卻是連個秀才也未曾考過。

那時的汪海只懂得整日的走馬鬥鷹,連經營祖業也是分家回到南黎祖宅之後,方在汪大夫人的雷霆手段下收了頑劣性子,慢慢沉下心性,專心經營汪家一半的祖業。

至於汪淑惠的兩個兄長,雖皆有意考取功名,無奈都是爛泥扶不上牆之輩。

汪中通胸中無點墨,是真正的草包少爺。

汪中源聰明是聰明,卻只是小聰明,且自小喜歡走歪道。

可謂一個木訥過了頭,一個跳脫得讓人頭疼。

想到這裡,汪淑惠的眸色暗淡了許多,視線自羅恭的背影收了回來。

她的父兄皆未有功名,能在南黎府讓人敬重,看的也不過是曾祖母汪老夫人是殷國公的親母,殷國公是南黎汪家她祖父的親兄弟罷了。

倘若她是汪淑君,是堂堂的殷國公嫡女,是殷國公世子的嫡親妹子,那麼她配京中錦衣衛指揮使的羅恭倒還有幾分可能。

可偏偏她不是。

汪淑平不像汪淑惠想得長遠,只覺得戲臺上的才人佳人實在美好,羅恭有才,汪淑惠有貌,她便覺得兩廂情願,自然能成金玉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