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敵營激辯(第1/2頁)

作品:《明城決

“若有明城老弟隨明公前往談判,可穩操勝券也,明城老弟心懷大志,此事定當十拿九穩。”白林拍手稱快。

“你們議事決策便好,在下可沒那個閒工夫,只要不影響郡主安然離去,在下不會有何異議。在下還得佈置人手,隨時等候郡主命令。郡主一路平安還得安排再三,免得讓有些人鑽了空子。在下先行一步!告退了!”王勇起身離去,明裡暗裡譏諷宮臺幾人。

“明公。陽明城就靠你老了,在下定當全力護衛郡主回都。放心,我世家門閥絕不會後人一步,失之桑榆。”宮臺與鹿謙兩位紛紛起身告退,都不欲干涉陽明城一事。

“白統領。要隨我二人一同涉險嗎?”明公微笑道。

“啊。在下很想同兩位先生一同闖營,然白某身負要職,城中尚有萬千百姓,白某實不敢擅離職守。望兩位先生海涵。在下定派屬下精兵強將,貼身保護兩位。”白林識趣的回道。

“白統領有心了。不過老朽有幾句話在口不吐不快呀!”

“明公但講無妨。”

“我二人雖說入敵營求和,可萬事終有其一。倘若賊軍不退,我二人身死無妨。城中百姓該當何去何從?不知白統領可曾想過一二?”

“在下一介武夫愚笨之人,未曾多想。一心只為社稷而亡,為將者當以守土護國為己任,哪怕身死疆場也無怨無悔也。只是苦了城中的百姓了,任由他們逃命去吧。”白林望了望明城,最終還是下定決心說道。

“哈哈!統領大義呀!令老朽佩服。白統領聽老夫一句勸:明日一早我與明城小友入敵營,郡主緊隨其後由東門快馬而出。那時白統領就不必死守陽明城了,保護好百姓回邊鎮吧。”明公說到此竟有些落寞悲涼。

“在下,,,在下不會離去,定與陽明城同在。”白林猶豫片刻,聲音哽咽回道。

“唉!老朽定當全力以赴,白統領也不必太擔心,今日也不是商議身後事,畢竟從開戰到今陽明城還未讓寒軍踏足。一切都是未知,一切皆有定數。”明公朗朗上口,似乎這句寬慰之語是說給自己和明城的。

“白大哥。明公所說不無道理,有些事得想,有些事得幹,有些事卻連想都不要想。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謀一半,天意一半。身後之事不可多想,又不能不為。留一座空城給寒軍又何妨呀!”明城也無好辦法,只能讓他們逃命。

“兩位之意,在下明瞭。在下這就告辭,細細安排一二。”白林無奈抬腿告退。

“小友就剩你我了。怎麼。怕死嗎?哈哈,老朽可怕的緊,不如你替老朽算了。”明公打趣道。

“我去?你能安心?能放心讓我一人榮享這潑天的功勞?你我心知肚明。此去九死一生,還會暴露陽明城空城一座。死定了!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你又怎會拱手讓人?”明城也是譏笑道。

“小友太低估你我了,莫要小看了自己。青史留名呀!誰又不曾想!不過老朽相信小友,小友也當相信老朽。我二人單一一人絕無可能,我為名士你為謀士,二者合一可盡天下一般事。”明公自信的拍拍兩人胸膛直言。

“先生高看在下了,小人不過一白身,遊于山野,行天地良心;先生乃真名士也,在下不敢當謀士二字。”

“當得,當得!”

一夜無眠,兩人秉燭夜話。從天地初始,聊至四方爭雄,從萬民磨難聊至當下。金戈鐵馬,少年才俊,老夫聊。太平盛世,權臣當道,民不聊生。一段段可歌可泣,一曲曲周始迴圈,道不盡人生苦短。一詩詞,一頁頁文章,寫不盡萬古春秋。

天亮時分,明城起身。兩人心照不宣,一前一後向著城西而去。天色微亮,微風起伏略有涼意,腳步也不禁越來越慢,越來越沉重。殊不知。城門已有人等候多時。

“兩位先生即將為陽明城慷慨赴義,白某親率一眾官兵為兩位餞行。先生受我等一拜。”白林率領一眾士兵,跪地叩。

“當不得。當不得。諸位快快請起!老朽何能受諸位如此大禮。”明公聲音幾度哽咽。

“你怎麼在此?”明城現王勇總旗,也在眾人當列,不由出聲詢問。

“郡主命我保護兩位,我不敢不從!放心郡主三更天便已離去,有王五李四一眾禁衛兄弟保護,快馬加鞭幾個時辰便可到邊軍大營。”王總旗還是一如既往地不喜明城,輕聲解釋幾句,連明城看也不願多看一眼。

“我們此去凶多吉少,恐怕只是為城中撤退,拖延時間而已。總旗大人還是莫要隨我等涉險呀。”明公出聲勸道。

“郡主留下一句話給你,說她在都城等你凱旋。”王勇對明公置若罔聞,連看一眼都懶得看,對著明城又冷冷說了一句。

“嗯!會的。”明城心中堅定默唸。

“明城小友,出城吧。”

“好!”

隨著一聲放吊橋開城門,明城與明公並排而出,王總旗跟隨兩人身後。此時天已透亮,日出東方,與幾人西去遙相照應;露珠寒凝晨光粼粼,壯士身去不知幾人回,還是如晨光一般冉冉再生。城中守軍皆跪拜叩,久久不願起身,直至已看不見幾人身影。

“統領他們一走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