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願皇上千秋萬世(第1/2頁)

作品:《少年郎之前世今生

也是,一別千年,再次相逢,莫說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即便是青梅竹馬的小或鄉鄰,只怕也是感天謝地。

可惜,不待分離千年的兩兄弟互相傾訴,但聽一句

“寒水,是你嗎?寒水?”

順著聲音再度看向朝會廳的門口,竟然又出現了十幾個人,其中一名三十多歲的婦女似乎目光如炬,率先認出了齊寒水。

而齊寒水怔了半天,這才想到,呼喚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堂姐,當年,齊國集美貌與淑賢於一體的齊國公主---良姜公主。

熟悉先秦歷史,特別是春秋時期歷史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印象,那就是各個諸侯國的國君夫人,大多數都來自於同一個地方,那就是齊國。

比如說齊僖公的女兒宣姜嫁給了衛宣公,他的另一個女兒文姜嫁給了魯桓公。

而晉文公在流亡期間,也娶了一位齊國的公主,即是齊姜;還有莊姜,後來嫁給了衛莊公。

除了上面所說的人物外,還有哀姜、叔姜也是齊國的公主,他們都嫁給了魯莊公。

當然這些公主裡面,地位最尊貴的當屬邑姜,她是姜太公姜尚的女兒,嫁給了周武王,生下了周成王、唐叔虞。

總而言之,許多國君的夫人都是齊國的公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之所以齊國的公主受到諸侯國的歡迎,這裡面是有著特殊原因的!

在我國古代,婚姻是有著十分嚴格的規矩,其中最重要原則的就是“同姓不婚”。

按照《禮記》的記載,“取妻不取同姓”。

再說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政權,實行的是分封制,將大部分土地分封給王室子弟、功臣以及先代的貴族。

因此在這些諸侯國的國君中,大多數都是周武王的同族,也就是姬姓的諸侯國。

既然同姓不婚,那麼這些姬姓諸侯國,比如魯國、衛國只能同齊國通婚。

而齊國的任國君是姜太公,他的女兒是周武王的妻子,地位非常顯赫。

在這種情況下,姬姓諸侯國就長期與齊國通婚,所以齊國的公主就嫁到了這些國家。

比如說魯國,幾乎歷代國君的夫人都來自於齊國。

另外還有一點,當時齊國國力強盛,與齊國通婚可以加強雙方的關係。

在《詩經》的《衡門》這詩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姜,是齊國的國姓,“豈其取妻,必齊之姜”的意思,就是說娶妻子,一定要娶齊國姜姓的女子,足以見得齊國的美女,對當時人們的影響。

在《詩經》中,就曾經出現過三位齊國的公主,分別是文姜、宣姜和莊姜。

特別是對於莊姜,《詩經》卻用了一非常經典的千古名篇,來進行讚美

“碩人其頎,衣錦褧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詩的第一段,說明了莊姜顯赫的出身,美麗端莊,身材高挑,身著奢華的服裝,而她則是齊侯的女兒,是衛侯的妻子,是齊國太子的妹妹,是邢侯和譚公的小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