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自由辯論(五)

作品:《少年郎之前世今生

聽聞於此,沈靈也是情悽意切“是的,是有那麼一個陪葬坑,確實出現了上千人的屍骨,特別是令人心痛,但是,我要說的是,那不是秦始皇所作所為。

因為,秦始皇駕崩之時,陵墓還未建成。

至於那處活人陪葬坑,那一切,都是秦二世之傑作,是他將數以千計的人,活活地埋在了秦始皇陵中的一處,沒有製作陶俑的坑中。

況且雜亂無章更足以說明,那不是陪葬,那是一場慘無人睹的戮殺,其中包括秦始皇生前的許多嬪妃、宮人,或許還有他那二十幾名可憐的子女。

至於‘秦二世’所為,那就是一個典型的兒子坑老子,這是坑爹行為,所以,這種鍋,你不能讓老子來背。”

因為沈靈已經完全把控了整個辯論比賽的場面,以及節奏。似乎一切都是在按照他的思路在向前行進著。

但是,無論如何,自己也不能服輸,憑藉自己強大的歷史知識,以及對當時的瞭解,我還就不信,想不到一個你無法辯解的問題和方向。

忽然,蒙宛童想到了另一個事實記載焚書坑儒。

對,焚書坑儒。

或許是出於對坑殺俘虜,如此慘無人道的行徑而憤怒,蒙宛童激動了起來,聲音也愈有些顫抖

“焚書坑儒時,秦始皇態度之決絕,方式之殘忍,盡顯其冷血與果斷的一面。焚燬書籍,限制思想,這不是殘暴是什麼?坑殺儒者,這是實實在在的草菅人命。

‘焚百家之言’,這是公認的秦始皇的一樁大罪,並且,是屬於“大逆不道”的罪行。”

一聽到蒙宛童聲音有些顫抖,沈靈聽罷就先言道

“對方辯友,你不要緊張嘛,這不過是一場很普通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鍛鍊而已,你別抖嗎?時間還有,你慢慢提問,沒事的,我會盡量按照你的思路來進行回答的。”

然而停頓了一下之後,這才正式開口道

“大一統之後,秦朝自然要對思想方面也進行統一,縱觀古今,哪個朝代不都存在著思想禁錮?

你道始皇帝焚書,卻不知他焚的是什麼書?

始皇帝焚燒的,是各種異端邪說,他並沒有燒燬各種古籍、農書和醫術,並且,這些燒燬的書,在咸陽宮殿都有副本儲存。

歷史上,真正讓各種珍貴史料,毀之一炬的,是西楚霸王,是他一意孤行,一把火燒了咸陽宮,其中就包括所有的百家全書。

你道始皇帝坑儒,卻不知他坑的是誰?

卻不知是以侯生、盧生為的四百多個方士、術士,並且他們行騙在先,欺君誹謗在前,是那些一意在社會上詆譭始皇帝寡獨言論、意欲分裂社會的人,對外直接抹黑始皇帝形象的人。

因此,他坑的是亂道之儒,而非聖賢之後。

這些喜歡捕風捉影,還要添油加醋,向別人身上潑髒水,而毫無口德,為了一己之私,不惜落井下石,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值得可憐?

世人都怪他焚書,但是卻不知六書未因此而亡,依然流傳於世。

後人都恨他坑儒,殊不知,儒生未因此而絕。

而目前,我們所接觸的大部分,關於秦朝的史書記載,以推翻秦朝緊隨其後的漢朝史書為多。

眾所周知,漢朝就是以暴秦為理由,起義推翻了秦朝,這種情況下,史書有可能頌揚秦始皇嗎?它又怎麼可能記載秦朝的好呢?

特別是,其中最為全面、最是著名,大家都知道,就是那本司馬遷的《史記》。

他是一個儒家學者,而且適逢漢帝廢除百家,獨尊儒術,所以在撰寫史記時,難免會為了迎合漢朝統治者,體現西漢政權的合法性,難免會對秦始皇的法家治國的方式,進行抨擊或者個人觀點。

他總不能把秦朝寫的完美、完好,而卻被自己的皇帝推翻,置自己的皇帝成一個叛逆的罪人吧?

這就如同現在的網路或是社會上,三人成虎競相一致,只不過是口口相傳、道聽途說而已。

歷朝歷代的史官也就對秦朝描述和評論,塗抹的猙獰恐怖,隨意褻瀆,從而導致面目全非,無從解讀當年真正的歷史。

而現代學者研究歷史都是以史書為主要參考,偏偏《史記》名聲太大了。

所以,往往就認為《史記》就是歷史,這也就是好多人都認為三國演義就是三國曆史,而不是小說的道理一樣。

最後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一個“暴秦”的口碑應運而生。

悠悠歲月中,三人成虎,眾人鑠金,關於秦朝的真正模樣,也就離奇地變形了。

是的,在現如今,縱觀歷史,焚書,確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巨大摧殘,造成了大量對秦朝政權無益的珍貴文獻從此失傳。

摧殘文化,是極其野蠻殘暴,對於古文獻的儲存和學術的傳承,造成了史無前例的損失。

但在當時,在統一與分裂長期激烈碰撞的年代裡,秦始皇為了政權安定,採用了打擊貴族政治思想的這樣一種手段,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他是為了避免內部矛盾擴張而採取的一次行動,這也是一種政治鬥爭的最終結果。”

一再受挫,自己說什麼,對方駁斥什麼,蒙宛童似乎已經有所洩氣,而又不得不繼續強硬地說道

“眾所周知,秦朝有著極其嚴峻的刑法,殘毒至極,稍有觸犯就要殺頭,甚至於全家或街坊連坐,這不是視人命如草芥是什麼?他不是暴君是什麼?

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就是因為“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

但是正方選手沈靈,似乎是越戰越勇,精力無限“以法治國,與儒家提倡的以德天下思想相違背,所以在儒家人的眼中,他成了暴君的代名詞。

先,暴秦,不是指秦始皇,而是來源於整個數百年的秦國。

此處的暴,非你我眼中的暴,暴的原因是因為秦朝的律法太強太細太廣,是秦朝的刑律太過嚴苛,而且公權力過大,干涉了庶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喜歡少年郎之前世今生請大家收藏少年郎之前世今生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