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作品:《妝容聖手

“這次是我對不起楊老弟你,這次便以茶代酒向你賠個不是。”項望山道。

楊文甫道:“項大哥言重了。這孔九小姐與聶大將軍本就是天作之合,姻緣早在三生前就註定了,豈是我這等外人能隨便介入的?”

“如今楊某因此事也算是受益匪淺,不僅得了聶公的幫扶,孔大人那邊估計也不會吝於提攜。對於我而言,實則是件得知為幸,失之不虧的好事,不敢妄自居功。”

項望山見楊文甫進退得宜,明明歲數相當,倒不知要比聶定遠那樣的愣頭青玲瓏穩重了多少,若日後仕途順暢,倒不失為彼此的一大助力。

兩人詳談甚歡,見楊文甫確實是大度非常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項望山也才算是了了一件心事,這才打道回府了。

剩下需要操心的,便是與自家媳婦一道入宮覲見太后一事了。

徐曼青與太后之間的往來,徐曼青自與他交心之後便毫無隱瞞地和盤托出,就連因為生計所迫偷偷給環綵樓的頭牌上妝的事情也一併招了。

項望山為了這事氣得牙根直癢,想不到徐曼青的膽兒竟然大到敢去那種風塵煙花之地攬生意。好在最後沒鬧出什麼么蛾子來,自己又下不了狠手罰她,最後只不過在床上狠狠“教訓”了一頓便了了。

聽自家媳婦的意思,這太后原本是看上了她想要將她給弄到宮中去近身伺候的,誰知他憑空又冒了出來,這事也只能不了了之了。

如今,他這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將軍在太后眼裡搞不好就是個跟她搶人的糟心貨,別說討什麼歡心,別讓太后生厭就已經不錯了。

項望山在軟轎裡揉了揉額頭,看來這媳婦太招人待見有時候也不見得都是好事啊!

☆、132

待第二日到安郊軍營輪值,項望山的上峰一聽是高太后要將項家夫婦召入宮中,眼裡即刻有遮掩不住的震驚,二話不說就揮手讓項望山回家打點去了。

項望山沒想到太后這金字招牌這般好用,自然樂得輕鬆,便跟徐曼青一起收整了一番,待到定好那日,就隨著聶定遠夫婦一道進了宮去。

這三進宮的由頭是藉著聶孔兩家的成婚之喜,總要論個輕重,在聶家小兩口進安華宮謝恩的時候,項望山和徐曼青也十分知情識趣地在外殿等候。

半晌之後果見聶定遠攜著孔恩霈出了來,後邊跟著的嬤嬤手裡還拿著數個錦盒,一看便知是太后賞下的。

還沒來得及說上話,後腳就又出來一個嬤嬤,徐曼青一看還是個熟臉的,立刻朝她福了福身子。

只聽那嬤嬤道:“太后傳你倆進去。”

孔恩霈微笑著朝徐曼青使了使眼色,便安靜地退出大殿外了。

徐曼青跟在項望山後頭進了內殿去,因今日有外臣在,故而項望山就算入了內殿也只能在屏風外磕頭請安,沒有高太后的傳喚是進不得裡頭去的。

徐曼青隨項望山在屏風外磕了頭,只聽太后說了句平身之後,便單宣了徐曼青一人入內,那語氣聽著隱約帶了幾分急切。

一旁的宮人給徐曼青打了簾子進去,徐曼青一看,太后還真是興致勃勃地端坐在主位上看著自己。

一見徐曼青進來,太后便朝她招了招手。

“過來給哀家瞧瞧,這麼久不見,到底是胖了還是瘦了?”

徐曼青著實沒想到她這樣一個女子還能讓太后這般惦記,受寵若驚之餘心下也暖洋洋的,立刻走進過去讓太后好好端詳了一番。

高太后一看這許久不見的徐曼青不僅多了幾分之前沒有的成熟嫵媚,氣色也是一頂一的好。而且徐曼青這回的身份直接由平民女子換成了從四品的官夫人,衣著也比之前的要光鮮了許多。這種種變化加起來,更讓眼前的這個小女人顯得靚麗非常。

高太后是見多識廣的人,哪能看不出徐曼青現下的情況十分好,放心之餘卻又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複雜情緒在。

“原本還想著若是你不幸年少失業,哀家還能給你當個倚仗,不過現下看來,是用不著哀家操這份心咯!”

徐曼青笑道:“民婦何德何能讓太后掛心?實在是罪該萬死。”

雖說徐曼青現下已經是官夫人,但大齊於歷史上的明清兩朝不同。在明代或清代,只要丈夫封了官,母親和妻子都能一併封蔭,而只有有了誥命的官夫人才能自稱臣婦,故而徐曼青只能以民婦自稱。

在大齊,封誥這種事自然也有,但卻是錦上添花的嘉獎性質。皇帝老兒高興了就給封一個,若是臣子沒有什麼卓越貢獻,那便不封誥。故而封誥這事兒在大齊極為風光,這不僅僅是因為封誥之後女人也能每月領一份皇糧的緣故,更重要的是顯示了皇恩眷寵,說出去別人都得敬上三分,誰又敢把朝廷命婦看低了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得不到的就是好的,高太后看徐曼青是越看越順眼,可偏偏又因為她有了夫家拉不到身邊來,失落之餘又有些好奇,便讓宮人將項望山一道傳了進來——她倒想親眼看看能娶到這等妙人的項望山到底是個何等人物。

項望山進了內宮,立刻便跪下行禮,眼神一直放在太后的裙襬之上,絲毫沒有亂飄,禮節上倒是無從挑剔。

高太后給項望山賜了座,待項望山起身坐下,這才算是看清了項望山的長相。

這身板這氣度果然都是一等一的好,一點都不像是草根出身的平頭百姓,比起出身世家的聶定遠來不相伯仲,就是見著她這個當朝太后也沒有驚慌諂媚,倒是跟徐曼青初次入宮時的表現差不離。

如此看來,這項望山倒還真是個靠得住的。

高太后挑不出項望山什麼毛病,便將眼神掃回徐曼青身上,不疾不徐地嘆了一句:“哎,得夫如此,你這後半生也算是有了個依靠。不過……也不知該說你是個有福的還是個沒福的……”

項望山聽了高太后的話心下一個咯噔,總覺得高太后已有所指,但具體為何卻無從猜測,便也只得坐在原處靜觀其變。

高太后吃了口茶,又道:“你這孩子果真是個有能耐的,哀家之前便聽說聶家和孔家的這門婚事是一波三折,誰知最後竟然還是成了。這孔九丫頭臉上的毛病也是你給收拾的,今日她到宮裡來謝恩,親眼見了才發現她那臉還真是全好了。這事兒若論功行賞,你可得記個頭功。”

徐曼青趕忙道:“太后過獎了。這聶大將軍是民婦夫君的拜把兄弟,孔九小姐又是民婦的閨中密友,幫了他們也是在成全民婦自己。這婚事最後能成,也是月老早就安排好的,哪裡輪得到民婦居功?”

高太后道:“你也莫謙虛了。若是別人還說不好,但你是伺候過哀家的,有多少能耐多少斤兩哀家豈能不知?”

高太后話鋒一轉,忽又道:“昨日太醫院來報,說周侍御有喜了。”

“周侍御?”

徐曼青一時半會有些反應不過來,後想起她認識有“侍御”一稱的人,也就只有之前被送進宮的玉芍了。估計是因為她在淪落風塵前本姓為周,入宮之後不能再用在環綵樓時的藝名,故而恢復了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