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頁(第1/2頁)

作品:《炮灰真世子科舉逆襲+番外

餘川聽完池雲亭的計劃,很快就想到發展邸報的好處,不僅能讓偏遠地方也能知道京城的政策,還可以加強天下百姓對池雲亭這個帝王的認可,以及池雲亭這個帝王對地方的控制。

“邸報來源有二,一個是從京城這邊自上而下,一個是從地方傳來訊息,自下而上,主要涉獵朝政、國策以及官員方面。”池雲亭指尖敲擊著桌面,道:“先把官方的朝報做起來。”至於民報,還不急。

因為朝報範圍要面對地方官員,再考慮到路程和時間,朝報自然做不到一天一出,而內容也不能像報紙那樣單薄。

最後池雲亭和餘川商定,朝報一個月一出,以及內容裝訂成冊最適宜。

這如同一個嶄新部門的職責,傳出去直引得朝中官員們側目,以及控制不住的發酸。

搞邸報其實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無非就是把訊息匯總,然後再出版,這朝中官員哪個做不了,可偏偏,池雲亭把這份差事給了餘川。

之前他們覺得餘川這個狀元去了禮部,以後可能會冷板凳坐到老,卻不想他才任職,就被帝王委以重任。

邸報這事說小也小,畢竟它上面的訊息不能胡編亂造,可是說大也大,誰不知道邸報一出,將會成為帝王的官方耳目,能經手的人,無不說明帝王信重。

餘川現在剛入朝堂,還只是一個六品官員,可是以後呢?餘川的職位能低了才怪。

如果說餘川身處禮部,其他部門的人會把禮部其他官員也連帶羨慕,禮部的官員們心情就複雜了。

邸報這事就算餘川沒來,他們禮部也能搞,可之前陛下就是提都沒跟他們提過。

這一對比,餘川才是自己人的待遇,而他們就是一群后爹養的,別提多苦。

比餘川職位高的禮部官員們欲言又止,看著餘川,有心想要參與進來分一杯羹,又拉不下這個臉。

倒是和餘川同進禮部的今科進士們立馬精神了,他們科舉排名不如餘川,職位自然比餘川低,心裡對於餘川得到好差事羨慕歸羨慕,卻嫉妒不來。

而且他們職位比餘川低,正好可以調到餘川手下,凡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邸報潛力巨大,對他們這些朝堂新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餘川吃肉,他們跟著喝湯也好啊。

很快就有人開始走動餘川的關係,禮部那邊不管怎麼說,明面上也給予餘川一定的支援,說為了能讓餘川為陛下更好的辦差,禮部官員餘川可以任選。

這樣一來,餘川的人選範圍擴大不少,不過餘川很謹慎,選的大都是和自己同一批的新晉官員,畢竟選禮部的老官員,別到時候他被下面架空,再被一腳踢走。

餘川知道這是池雲亭給自己的機會,極為的珍惜,而他也要向池雲亭證明自己的能力。

很快第一期邸報,也被稱為“朝報”“京報”的官報就被印出來,每次朝會都有專門人記錄內容,所以朝政的資訊來源十分的便利。

手握訊息,把官報印出來是最簡單的事,真正難的是如何把朝報送到地方官員的手中。

這就需要餘川構建一條專門的官方渠道,只負責對接他這個負責人的。

好在禮部之前就有駐紮在地方的人,朝報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完全可以用現成的人選。

第一期朝報沒什麼地方情報,而是滿滿的朝政、國策一類,涉及六部。

不得不說對於朝報,朝中官員們是極為好奇的,是以朝報的訊息一出,他們就派人或者親自去禮部把屬於自己的那份朝報領回去。

只見朝報包裝精美,被裝訂成冊,其大小如方正書籍,表面採用的是刷了桐油的油紙,可以有效防水,至於內容,則是滿滿的乾貨,不少官員還在上面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們所處京城,對於這些內容不陌生,可要是地方官員們也有這份朝報,那將也會對京城這邊的情況了熟於心。

地方官員和在京官員,彼此間差的不就是情報的資訊量嗎。